周航将钧窑花盆收进了袋子后,拿起一件月白色的南宋官窑瓷器。
这类瓷器是宋朝迁都临安后,邵成章提举在殿中省修内司,按北宋旧制度在凤凰山下设立的官窑,又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下建立新官窑。
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言:“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臃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垣斋笔衡》中提到“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为南宋初期设立的第二座官窑,称“郊坛下官窑”,也位于杭州。
“袭故京遗制”移地于南方继续生产,开始于绍兴十三年,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最高的时代。它通过细致纯熟的工艺,将流畅简练的造型和精光内蕴的釉色和谐统一在一起,代表着八百年前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时期发达的科技文化真实的写照。由于它产量有限,传世甚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闻名于世。
而与南宋官窑的知名度不相适应的是,关于它近乎零星的史料记载,让今人觉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因此,南宋官窑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周航拿出来的这件官窑瓷器,是一个月白色鼎式圆形香炉,一看器型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青铜器。周航给两个小白介绍道:“这个鼎式圆形香炉,是来自于南宋时期的官窑瓷器,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种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底部有五个圆形挣钉,这口沿上和鼎脚上的黑红边线,叫紫口铁足,这釉面上的裂纹重裂纹叫做冰裂纹,紫口铁足和冰裂纹,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两个重要辨识特征。”
周航又拿起一个棕黄色的瓷器来,对两个菜鸟继续说道:“这个棕黄色碗叫哥窑碗钵,上面像米粒般大小的开片叫百圾碎,上面红的黑的裂纹叫金丝铁线,整个瓷器是满釉,只在碗底留下了五个圆形挣钉,与南宋官窑瓷器极为相似,只是少了紫口铁足。除了在清代雍正年间官窑有过仿制以外,历代仿制的的少。如果手里有一件宋代哥窑瓷器,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应当加以珍惜。”
谭浪惊讶地问道:“这两件东西应该价值多少?”
周航说道:“每件瓷器至少在五万以上。”
李刚惊呼道:“我靠,就这两样东西已经价值十万块,天啦!”
周航笑道:“现在经济还不发达,将来也许更值钱,说不定一件就值十吨黄金呢。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万金难买心头好。”
谭浪问道:“这两种瓷器也有气泡吗?”
周航回答道:“你拿上放大镜,亲自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谭浪拿起放大镜,先抓起哥窑瓷器仔细看了起来,他看得十分仔细,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遍,重点关注了金丝铁线和底部的圆形挣钉痕;放下哥窑碗钵后,又轻轻抓起官窑瓷器,先从紫口铁足看起来,随后是开片和冰裂纹,最后不忘仔细关注了底部的挣钉痕迹和胎体颜色。两件瓷器她观察了十来分钟后,才放下了放大镜。
周航见她看得认真,待她观察结束后,问道:“看了半天,看出门道了吗?”
谭浪说道:“哥窑瓷器的瓷胎是土黄色,金丝铁线里面是茶垢污渍,百圾碎开片里面的气泡,是一个个小气泡堆成了一个大气泡,许多气泡已经破裂,留下了黑黄色的印迹。官窑瓷器的瓷胎是黑灰色,紫口铁足是烧制的时候,釉料在高温下发生熔融,变成液体往下流淌,是上面口沿上的釉子变得稀薄,露出了黑色的瓷胎。冰裂纹的开片有新有旧,但是里面的气泡形成与哥窑十分相似,都是有无数细小的小气泡堆积成一个大气泡,多数已经破裂,留下了许多黑黄色的印迹。”
周航抚掌夸赞道:“不错,观察得很仔细嘛,浪姐有吃这碗饭的天赋。”
李刚也不甘落后,也抓起放大镜仔细看了起来,他看了几分钟后,放下了放大镜。说道:“果然如此!”
周航说道:“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里面的气泡,这种现象叫做聚沫攒珠,是鉴别他们的又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发现哥窑的窑址,有些藏家认为哥窑瓷器其实就是南宋官窑郊坛下官窑出品。”
李刚说道:“管它出自哪里呢,只要碰到了这些特征的瓷器,先拿到手中再说。”
周航说道:“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很快就会破产的。记住自己的原则才是最重要,不要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为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谈笑间,周航将两件珍贵的瓷器收进袋子里,又抓起桌上最后一个白色净瓶观音像,对二人说道:“这尊白瓷净瓶观音像,是北宋早期的定窑白瓷。定窑是中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烧瓷始于唐,盛于北宋,元以后衰落。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