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还好说,大部分地区都在南方,只有宁州、长安还有蕲州北部需要救济,崔氏却出现北方五六州之地却都需要赈灾。
今年才过去一半,江南、湖州还有平州的粮仓却都已经空了。
好在并州、晋州、冀州等地区补种的玉米没有全都旱死,总算还是给这些地方的百姓留了一丝希望。
而靖州的春玉米已经收获,今年靖州降雨量正常,边军屯田的玉米地甚至可以说是丰收。
只不过玉米收上来后并没有当众过秤,所以大家伙儿虽然估摸着不少但具体多少谁都不清楚。
直到粮食入了仓这具体收成数据也没传出来,倒是这玉米做的饭食尝到了,玉米粉和蜀黍、燕麦掺在一起做的杂粮饼味道不赖,想来这东西是个能当主粮的
别人不知道这玉米产量,慕容舒却心里倍儿清楚,他已经两天没睡踏实了。
这“玉米”名字是真起对了当真是贵重如金玉啊像北境四州这样的苦寒之地,哪怕是崔氏一直给最好的良种帮着提高产量,平均亩产也不过百斤之数。
可这玉米竟然能在靖州产出六百斤的平均数,就算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种上崔氏最好的稻种也没这个水平吧
而且崔女郎说这玩意儿就适合下雨相对少的地方,北境四州为啥人穷田少啊,不就是天寒水少不适合耕种,所以导致人口稀少大片土地都荒着吗
这玩意儿要是在北境大规模种植那他们这里不得比江南还阔了
一想到这个慕容舒就兴奋的睡不着,可惜时知下了死命令,不许他嚷嚷,说这种子利弊都大,要是都种万一气候异常,一不小心就会绝产,引起粮荒,所以这些日子慕容舒除了实在憋不住时半夜跑去粮仓摸摸粮食,其他时候还都拼命端着。
时知最近一直忙着在各地赈灾的事,这一晃就终于等挨到了秋收,有些下了点雨的地方补种秋玉米总算见了收获。
“旱成这样一亩地竟然能有二百斤”当地的农人全都喜极而泣,这是天爷爷给他们活命的机会了
“多谢女郎赐这活命神种”
最近时知是一直在等着这批收成,听到禀报的“高产”数据,时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旱成这样都没绝产,不枉她冒这么大风险把这些玉米种子拿出来。
同时她立即让“农业司”加大宣传力度,点明这春秋两季玉米种子的优劣点,甚至着重强调了这种子耐旱不耐涝,碰上多雨年景就会减产甚至绝产,所以明年耕种时绝不能单一种植。
启智月报配合着发了三期农业知识科普,现在大家都只知道种这玉米能在雨水少的年景有个保底,至于它具体能收多少反而没多少人清楚。
这也是时知有意为之,要是明年风调雨顺那种植的人自然会知道,要是明年继续干旱严重或者出现水涝那这玉米就依旧减产。
总之别一窝蜂都去种玉米就行,在古代单一种植作物跟寻死没有区别,提前把玉米拿出来这事让崔教授眼见着就苍老不少,时知知道崔教授心理压力比她还大,这两年要是做不好科普,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靖州玉米种植,时知计划是这几年大头放在边军名下的田中集中管理,北边那几个敌国最近老实了,边军也能腾出点人手耕种。
西关和嘉州也是同样,要想种植那就先在边军屯田中试点,落户后的习性摸清楚了再去给百姓推广。
说真的要不是闹这么严重的旱灾推动,她和崔教授大概观察个三年五载都不一定有魄力这么大规模放出去。
想来这几年他们都要战战兢兢的过了,“农业司”的工作量只怕也要成倍增加。
崔氏又出新的良种,这并没有引起荀氏重视,毕竟之前他们连亩产五六百斤的稻种都买过了,这种亩产二三百斤的作物着实已经引不起多少惊讶,顶多是觉得崔氏这“运道”实在是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