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总有适合的罪 (第2/3页)
器铠甲,修筑道路城墙,到了战时就成为炮灰,可以说作用极大。
但这些年已经没有战争了,阳县的城墙早就修好了,土路也修的不差,只要不修驰道,这样的土路就足够用了,所以像徐凡这样的刑徒,大部分都成为了官员的奴隶,帮助阳县的官员砍柴,种田,而这其中种田是他们的主要任务,阳县有3万亩官田,这些官田的收益都是阳县官吏的。
封建王朝收入有限,养不起太多的官员,管理最多只有县一级,所以才有王权不下乡的说法,但秦朝却是是封建时代最强大的官僚机器,垂直管理到村里级别,靠着这套严密的管理体系,秦朝爆发了强大的动员能力,最终灭了6国,统一天下。
但这套严密的官僚体系消耗却也不小,秦朝每年财政的4成都被这庞大的官僚体系吞没。
像阳县这样一个普通的县城,想要县令,县令,县尉,县丞,这些官员每年俸禄就是600石,主吏掾400石,令史,狱掾,文无害,厩驺,仓吏等吏员需要几十名,这些吏员的俸禄大部分也在百石以上,加上辅助他们的衙役上百名,乡还有有秩,啬夫,三老,游徼,每个亭还有亭长,下属还有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
一個县几百名官吏,即便他们的平均俸禄只有百石,这也要几万石田税,在这个时代秦国的很多县的税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了解决县的收入,秦朝一般都会在偏僻的县保留一块官田,而官田的收入就是这些官员的俸禄。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可以节省仓储转运的消耗,但却需要官田当中要有人耕作,而刑徒成为了这些官员最好的奴隶了,他们只需要付出官田十分之一的收入给刑徒存活,自己就可以获得9成收益。
而现在始皇帝要把阳县的刑徒全部押送到关中去,阳县的官员自然就少了耕作自己田地的刑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