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关云天召集了一次联席会议,地点在他的办公室,参会人员除了他自己,还有源水和临山两个乡镇的镇长。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汇报资金筹集情况,还有厂址选择问题,当然,按照上次会议制定的原则,如果资金问题解决了,厂址选择就不是问题了。
“两位镇长,资金筹集有眉目了吗?”关云天问。
“我们找了县里的有关部门,提到解决乡镇财政紧张状况的途径,同情的多,真正愿意伸出援手的太少了。”黄镇长道。
“那可怎么办呢?现在看来,我比你们着急呀!”
“天无绝人之路,我跟陈书记挨家拜,总算感动了一部分人,现在有两个部门答应资助我们五十万,据说这钱可以不收利息,但将来是要还的。”
“五十万----,还差近二十万,不过也算有眉目了,黄镇长,你们还得加把油哦!董镇长,你们临山镇呢,情况怎么样?”
“我们的情况不如源水镇,到现在能落实的资金只有三十多万。”老董皱着眉头道。
“还差一半呢,你跟孙书记更得加油了。不过项目建设并不要求所有资金全部到位才能展开,所以,请两位镇长抓紧时间把对方答应的资金落实下来,没有着落的部分,还要继续做工作。另外,厂址选择,你们两个乡镇协商妥了吗?”关云天道。
“不是要根据资金筹措情况来决定厂址选择吗?”
“原则是这样,但我确实想把厂址早点定下来,以便设计单位提前介入,可以缩短建厂投产时间。”
根据刘副县长那个建议,从目前情况看,厂址选在临山镇的可能性最大。见两位镇长不说话,关云天问道:“黄镇长,你跟陈书记是什么意见?”
“资金筹措方面,说不定董镇长他们后来居上呢。”看似答非所问,黄镇长的意思还是想根据最后的出资结果确定厂址。
“其实按照上次确定的原则,厂址选在哪个乡镇,在管理人员和用工人数方面就要向另一个乡镇倾斜,即使工厂不建在源水镇的地盘上,你们也不会吃亏,把你们跟临山镇的管理人员和用工人数定为六比四,你们六,他们四,怎么样?”
“关总,一个工厂对一个地方的带动作用,不仅仅是用工多少那么简单哦!还涉及到餐饮、日用品和农副产品的消耗,这些因素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黄镇长道。
“有道理!我考虑的可能简单了些,但厂址选在源水镇,对于临山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个矛盾难以调和,如果想把事情往前推进,必然得有一方做出一定的让步。要不这样吧,除了员工的日用品和餐饮消费无法左右,包括金寨乡的工厂和正在筹建的这个工厂,将来在农副产品的采购方面,都尽量多照顾你们乡镇,甚至昌达集团的几家分公司的食堂,都可以优先采购源水镇的农副产品。”为了尽早促成这件事,关云天真是费尽心机。
“这个嘛,”黄镇长想了想,“关总,此话当真?”
“只要质量合格,价格适中,你告诉源水镇的菜农,尽管往我们的食堂送就是了,保证不会欠款。黄镇长,昌达集团两万多职工,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五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克蔬菜,全公司十来家食堂,每天的消耗量就在二十吨以上,我觉得这个数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