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天来这里不是为了跟刘行长闲聊,他要想办法把话题引入正轨,“刘行长,现在农行的信贷政策有所松动了吗?”关云天明知故问。
“信贷政策松动?你指的哪些方面?”
“比如对于民营企业这一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跟你说起过,农行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几年前就放开了。”
关云天一拍脑门,“看我这记性,对,以前你是提起过。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这半年多都没过来看你,还把你们的政策都忘了。”
“每天忙些啥,企业现在怎么样?”老刘问。
“忙着新项目试车投产,企业现在还不错,我们在一年多点时间内,一口气把新项目的三期工程都建成了。”在老刘面前,关云天故意显得很自豪。
“生产规模有多大?”
“年产全钢--半钢子午胎六十万条。”
“哟,这个规模可以呀!”老刘没想到关云天的企业发展的这么快。
“刘行长,我们以前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现在通过深入接触才知道,外界觉得六十万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实际上业内专家告诫,只有年产量达到一百万条,才算最佳经济规模。”
“按你这个说法,根据我对全县各家轮胎企业的了解,也就是说咱们富源县这十几家轮胎生产企业,几乎没有那家达到了最佳经济规模?”
“可以这么说。以前我也不关注这个问题,通过跟橡胶设计院一些专家的深入交流,他们才道出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原来是这样!可是我不明白,一般生产规模和最佳经济规模还有什么区别吗?”
“所谓最佳经济规模,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达到了最佳配比,生产过程中不形成任何要素的浪费。反之,一般规模状态下,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搭配不尽合理,生产过程中必然造成某些要素的浪费,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关云天解释道。
“既然如此,最终必将导致二者的成本不同,是这样吧?”老刘是财务专业出身,对成本很在意。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和我们的详细测算,如果达到最佳经济规模,产品成本将会比一般情况下降百分之十。”
“哟,差别这么大,这该引起企业的重视啊!”刘行长道。
“别人重不重视我不知道,我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成本降低百分之十,这是个什么概念?”
“关总,你比其他人看得远,我相信昌达公司肯定不会重蹈其他企业的覆辙。”
“可是刘行长,我现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呀!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也想尽快解决,但企业自身实力有限,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当着农行行长的面,关云天大倒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