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神不太好,去年想自杀被我和西川他们救下,送到香江治疗去了。”
“哦.......”
“哎......”
大伙儿叹息了会,不过很快又转移话题猜拳行令。
酒足饭饱各自散去,尚仲敏送喝的晕晕乎乎的夏红军回旅馆。
“你没事吧?”尚仲敏看躺在床上的夏红军,问道。
“没事.....躺一会就好你忙你的去吧,明天一早我就回燕京。”夏红军嘴里含含糊糊说道。
“其实.....我们好久也没在一起聚了,大家忙忙碌碌各自的事情,没有了诗似乎少了一种粘合剂,大家连相聚都提不起兴趣。”尚仲敏叹了口气。
“好了,不说这个。”尚仲敏还没等夏红军开口,从大衣兜里拿出一个信封塞给了夏红军。
“老夏,拿着!哥们几个知道你要创办诗歌大奖,就凑了6000块钱支持你......别嫌少啊,别看一个个是董事长总经理,其实都是穷光蛋,大家都下海不久,过得紧张。”
“谢谢,谢谢。”夏红军心里很是感动。
无论当时如何争吵的,但大家心里明白,我们都是热爱诗歌的。
“好了,我走了,公司还有事,如果下次来成都别忘我啊,我们继续吃火锅!”尚仲敏摆摆手,转身离开。
这是夏红军最后一次见到他。
回燕京的火车要路过汉湖,夏红军在家呆了两天,他不敢说自己辞职只是说出差路过,今年春节就不回来。
回到燕京已经是元月五号,夏红军立刻把西川他们叫到自己家说了自己成都之行情况,大家为能顺利和《星星》杂志社达成协议感到高兴,也为尚仲敏他们现在的境遇唏嘘不已。
是诗歌狂飙的那个年代,也唯有四川那帮诗人能和燕京抗衡,可惜很快雨打风吹去。
诗歌真的开始没落?
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
和《星星》诗刊达成协议只是初步,还有一些列事情要做,首先就是崔东风建议的到民政部门申请备案民间团体的事情。
在中国官场有了熟人就好办事,夏红军找到崔东风,又找到一个民政局他的一个朋友,还是个科长,吃了顿烤鸭,不到一周时间夏红军就拿到盖有民政局大印的批文,抱着一块印着“燕山诗歌基金会”鎏金匾回家。
当然民政局不会给你发牌子的,是夏红军自己掏了十块钱在街上做的,最后在陈招娣帮助下,挂在院子大门外。
“嗯.....不错。”夏红军看着这块招牌很是满意。
当初在定名称的时候,西川他们提议的是“燕山诗歌研究会”,不过夏红军拒绝。
研究会学术性太强,咱们目的是如何将这项大奖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奖金越来越高,就在不到六万块钱奖金能发几年?
而基金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可以接受募捐,可以用钱来赚钱,否则人家诺贝尔奖金发了九十年奖金怎么还没用完?
除了这个,夏红军还把东厢房的两间屋子粉刷一新,腾出来作为基金会的办公用房,连同自己买的一万块钱的486电脑也搬了过去,等一切准备好已经临近春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总算可以开开心心心过年。
就在夏红军和陈招娣做好准备在燕京过第一个春节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份来自香江的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