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小说成了手抄本在校园里流传?
这个消息还是崔东风告诉他的。
呵?
竟然有了那本《漫纳回忆录》的待遇?
还好,自己写的是科幻不是小黄书,也不会有人找上门来。
夏红军也没在意,赶紧复习功课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本科幻小说真的有人盯上了。
老刘是一家严肃文学杂志社的一名编辑。
编辑这个行业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吃香的,别说喜欢文学的青年们将这些人敬若神明,就是邻里乡亲闲聊的时候,说起某某杂志社的编辑是我的亲戚或者邻居,言谈之际露出一丝骄傲。
老刘本身也很喜欢这个职业,喜欢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寄来的稿件,认真审核,就好像在一堆砂砾里找到珍珠。
可是,他所在的杂志社马上就要关门了!
严肃文学杂志社在这人人想当作家诗人、个个把读书当成很神圣权力的年代简直是不思议的事情。
但是老刘所在的杂志社有点特殊,他们不刊登普通的文学作品,只刊登科幻漫画和小说,他所在杂志社名字叫《智慧树》。
“唉…..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老刘喝了一口茶,轻轻叹息一声。
他经常回忆那段火日的年代,其实距离现在也不远,
70年代末,整个中国从动荡中复苏。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科幻也进入了“第二次**”
也就是那个时候,老刘进了这家刚刚创刊不久的杂志社《智慧树》。
老刘大名叫刘斌,和其他编辑不同,他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六十年代末最后一批正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工厂当过技术员,后来厂里领导看能说会写文凭又高就调到厂办做宣传,从此以后他就和文字打上交道。
直到动荡年代结束,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家新成立杂志社招聘编辑,他报名参加最后考上才搞清楚原来是家专门出版科幻的杂志!具有工科背景的他在杂志社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了社里的骨干。
他一进杂志社,立刻就迎来了科幻的黄金年代。
仅1981年,全国就发表了超过300篇科幻小说,这是空前(也有可能是绝后)的数字!
可惜好景不长,1982年开始的科幻“姓科姓文”之争为其发展笼罩了阴影。而1983年初全国性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给予中国科幻致命一击。
更可怕的当时某个著名科学家,那可是国人敬重的泰斗级人物,曾经公开坚主张科幻小说归“科学”管,必须承担科普义务。并且公开批评某些科幻小说:“现在有些科普文章和某些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我看在思想上和科学内容上都有些问题。”
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无论是国外的作品引进还是本土作家的创作,一切涉及科幻的原创性出版活动几乎都被彻底停止。
到现在就剩下四川的《科学文艺》和自己所在的《智慧树》。
可惜《智慧树》也坚持不下去了,今天是他最后一次审稿,杂志社将出版最后一期刊物后,宣告停刊,他们这些编辑也将被调到其他杂志社工作。
他将要去《少年科学》杂志社。
也算是工作对口把,老刘心里不无自嘲。
“老刘,还不下班?”办公室同事招呼道。
“看完这篇,马上就走。”老刘回答了一声,将刚才的胡思乱想抛在脑后,认真看起文章来。
墙上的挂钟响起来,时间已经到了七点,老刘才审完最后一篇稿子,明天将交给发行部,进行排版刊登在最后一期《智慧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