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考取中专要进城读书了,NY市建筑学校。那里一样是学校,一样有老师。学校和老师,成了她心里已经根深蒂固的这个人间最温暖最善良的底线之所,她就算没有钱,到了那里,一样可以活出来,读出来。
新社会,时代在进步,她小时候面对的社会,就是学校,给她最大的保护和发展,这不是时代进步带给她这样偏僻小村农村孩子最大最大的福音吗?
就像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职责。
救死扶伤是医院的本分。
如果世界原本是纯粹的,那是她最初纯粹的想法。带着纯粹的心她开始到省城南阳读中专的。
……
她怀揣着500元的学费,然后没有任何一丁点生活费就来到NY市建筑学校读书,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她敢这样无依无靠一个人没有钱来读书,世上不多。拼了命要改变命运的性格因子流淌在她的血液里,就像她此时工作了还要拼命累死累活地开一个民宿一样。
她在乡中学跟着英语支教的万老师进过南阳城,对城里不是完全陌生。她搭乘公交车,换站,到自己学校一路经过城里的动物园、图书馆、科技馆……站牌上写着,一路经过着,这些她看一眼就立即嵌入心里。
开学际,家长送孩子来上学。车子和人流川流不息,同学们带来了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具,用品。
她按照报名流程找到班级,报名需要叫报名费,是900元。她把坐车后剩下的仅有的450元交上去,说后续的钱家里在想办法……
学生宿舍里都被充塞得满满的。凤所在的工民建班只有三个女生,除了她,一个叫朱丽丽,刘玲玲,在寝室,隐约听见女生在说今年还好,班是还有三朵花,往年这个工民建班都是和尚班什么。
这些话她没有丝毫兴趣去听,人都不好意思往寝室里站,她烂衣裳,囚首垢面,包里已经一分钱也没有了,她得想办法在建校里生存下去。
没有了钱,就在校园里僻静的角落里游来晃去,直到深夜,才敢回到寝室。寝室床上有棕垫,她的自己带来的破布铺在上面。当她回来做着这些的时候,引起朱丽丽和牛玲玲的大叫:“你是我们班的,叫那个……那个……什么……什么……王……凤?”
她既不点头,也不回答,一个人默默地躲在床上,她太饿了,不敢进食堂,不知如何买饭,直接是没有力气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