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见势不妙,便想脚底抹油开溜。
“噗……”
哪知,也不知哪里飞来一个小石头击中腰眼,痛得于大仙眼前一黑,晕晕沉沉掉落下来。
飞得高,摔得惨。
更点儿背的是,这家伙落下来的时候,正好下面有一块海碗大小且不规整的石头。
摔落下来,顶到背心上,直接破防,几乎整颗石头都嵌进了身体里……
于大仙一挂,几个弟子更是成了砧板上的肉,一个个面如死灰,乖乖束手就擒。
等人抓回县衙后不久,婴宁也凯旋而归。
正如秀娘所说的那样,夜叉一死,被它祸害的孤魂野鬼终于得以解脱,包括秀娘在内,也得到了投胎转世的机会。
为此,寇达感激不尽,花高价钱请人精心打造了一个镀金牌匾并亲自登门感谢。
消息一传出去,一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同时也庆幸不已。
毕竟,郭北县有周羽坐镇,那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连黑山老妖、树妖姥姥这样的千年老妖都被灭了,遑论一些小妖小鬼?
……
一转眼,三月来了,万象更新。
京城。
万众瞩目的会试正式开始。
会试的地点位于城南贡院,此次共计有两千多名考生参与会试。
这俗话常说:金举人,银进士。
仅从字面理解,好像举人比进士强,毕竟金举人嘛。
其实不是这样理解的。
举人的级别与地位低于进士,而且举人属于朝廷的官员储备人员,绝大多数举人只能是乡绅,而非朝廷正式官员。
中了进士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入朝为官,七品起步。
就算当年做不了官,排队等上两三年基本上也能排上。
金举人,银进士其实指的是上榜的难度。
中举的机率相当低,那是因为秀才太多,所以竞争自然很大。特别是像江南这种读书人较多的地方,竞争更是可以用惨烈二字形容。
但中了举之后,考进士就要相对容易一些了。
毕竟举人不比秀才到处都是。
每一届会试录取的人数都是不固定的,影响录取名额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朝廷当下里对于官员的需求量,二是当年参试考生的数量,根据一定的比例录取。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录取比例大约在十分之一左右。
相对于乡试来说,这样的录取比例已经很高了。
会试,乃是科举最高规格的考试,一旦上榜便称为贡士。
接下来还要参加殿试,但殿试只是排个名次,与录取无否无关。待到殿试放榜,便正式拥有了进士功名。
会试一般分三场举行,一场三日,共计九日。
考试的内容与乡试一样,一般就是考四书内容、五言八韵诗、五经以及策问。
当然,重点还是策问。
历史上,很多大才子之所以中不了状元,甚至中不了进士,就是输在策问上。
策问,乃是做官的基本,考的是一个人对于国家、朝廷、天下大事、民生甚至军事等等方面的见解。
简单来说就是政见。
这一点,便与才学关联没那么大了。所以,人们常用状元之才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学,其实并不恰当。
比如李白,比如苏轼,都不是状元,但历史上有哪一个状元的风头能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