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徐府家庭小聚会结束,两兄弟努力抗争自身权利而无果,徐长乐只得换好衣物,备好马车,继续今日的国子监求学之路。
晨光照耀大地,魏城的街道之上,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徐长乐昨晚得到消息,授衣假结束后,今日国子监修道院的学子们停止上课,而是一起前往城北的文庙祭祀拜祭先贤。
文庙,乃是儒家乃至天下祭祀儒家圣人的圣地,受万家香火供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成为了魏都的一大传奇香火之地。
国子监学子每三月一次,已是惯例。
等徐长乐来到国子监内报道后,由五经博士刘醇为首,诸位学子早读一番后便集体步行,低调离开国子监,沿着一条颇为僻静的小道,朝着城西而去。
好家伙,这不就是小学生春游么.....随大流的徐长乐走在由一二十人组成的人流当中,莫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走走走走走,我们大手牵小手~
走走走走走,我们牵手去春游~
不得不说,魏都学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还是比较丰满的....
“徐兄,为何今日无精打采?”
半路上,李知礼凑过来并肩同行,今日他一身青衫,袖袍宽松,挥洒有风,谦谦君子如玉,不外如是。
自从出世诗,李知礼对待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徐长乐,更是敬佩有加,格外欣赏。
夸张点讲,估摸只要徐长乐一声令下,那么李知礼便会成为他手下第一马仔,为首是瞻。
“骂人。”
徐长乐言简意骇:“遇见了一个蠢人,昨晚跟他对骂了一夜。”
李知礼嘴唇微张,似有些没反应过来,片刻后才劝慰道:“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恶语相加,并非君子之道,徐兄何必与那等俗人一般见识。”
徐长乐看着眼前这个小可爱,笑眯眯点了点头:“李兄说的有道理。”
紧接著转过头,看着身旁那个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逗比,小声道:“我是你爹。”
那人似真受到了刺激,开始继续口吐芬芳,只可惜徐长乐早已转过头再次闭麦。
一群人,气质上等,姿容极佳,哪怕再为低调,也引起了城西路人和商贩的大半目光,当发现是来自国子监的学子时,顿时投来了敬畏的目光。
读书人,在大魏的地位很高,寻常百姓更是视为“大人”,寻常贫困人户家能出一个秀才便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更别提眼前这一群国子监的贵族之后。
众人目不斜视,不倨傲,不表示,静静的朝着文庙而去,除了徐长乐,恬不知耻的朝着四周挥手示意,一副视察民情的样子。
一个多时辰过后,他们来到了目的地。
文庙,其实就仅仅是一座庙,乍看上去平平无奇,摆在城西角落的空地之上,香火从文庙顶上的小窗向天空飘去。
浩然气之盛,令人油然生畏!
来到这里,五经博士刘醇肃容,正衣,挥双袖掸去灰尘,身后一众学子皆是如此。
庙内供奉有三座雕像。
一为儒家开创者,那位人间启蒙的至圣先师,也称至圣。
二为大魏开国第一任国子监大祭酒,天人居士李居,也是传说中到达那儒教圣人境界的大修士。
三为大魏白云书院的开创者,教育出多位大儒,雕像一身长袍及第,潇洒随意。
史书上,其实对于白云书院的那位开创者的描述十分稀少,身份神秘,只知道是一位了不起的儒家修行者。
徐长乐走入庙内,凝视着第三座雕像,眼神狐疑,莫名感觉这烂大街的面容多少有些敷衍了,直观的感觉估摸着这五官都是随便糊弄上去的。
片刻后,他的视线再转移到第二座雕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那面容跟他在圣海之中见到的中年男人模样有着一丝相同的韵味,看来确实是穿越者先贤无疑....、
至于第一座,一位老者,说不出的感觉,看来就是传说之中的孔圣人。
“拜过至圣先师,再拜祭酒,最后拜白云院长,此乃国子监之礼。”
“拜完后,站在此地自省百息,梳理浩然之气,对自身修行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