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又使出了买一送一和无限续杯两大奇招。
包子买一个送一个,店里的雷露买一杯之后便续杯喝到吐。
反正所谓雷露就是柠檬汽水,喝下去酸甜还会在舌间炸开,新奇得很,二氧化碳多嘛,能喝几杯?
再辅以流水线式的制作工艺,打面机、串联蒸箱、锅炉等利器,这生意不但不亏,还有得赚。
京城的食肆,在杨露禅的科技神功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只用了五天,一品鲜就在京城打开了局面,举城皆知谈不上,半城有闻没毛病。
这是因为第三天头上,杨露禅就推出了一个新营生,给那些家道不宽裕的人批发包子,他们可以走街串巷搞外卖,一百个包子饶二十文钱。
这是积德的好事啊,还方便主顾,不用跑那么远,看见扛着个保温箱的叫卖小厮喊一声就能吃到热乎的一品鲜包子,一文钱一个,听说大顺斋做的御供都比不上。
一品鲜能说上得是日进斗金了,每天要卖几万个包子。
同行也琢磨上了,可一品鲜官府的例钱不缺,材料来源清楚,想看厨房也行,同行们都开始呲牙花了,这是不给活路了吗?
没法子,哪怕是眼睁睁看着,一品鲜能做到的同行也做不到,更不用说做出那个味道了。
他们觉得此风断不可涨,可应该怎么应对他们也没章程,于是就求到了李师傅那。
李千坤是京城饮食行当的扛把子,行会,在清朝可是很有力量的。
众人相求,李千坤还是得出面,其实就连智亲王也在王府眷属的央求下尝过一品鲜的东西了,他也觉得跟李师傅的手艺不相上下。
师父带着徒弟,李千坤手下也一大票子人要谋生,所以不仅仅是同行,徒弟们也想师父出面让一品鲜消停些,厨子何必为难厨子。
可李千坤让人一打听也觉得没法下手。
主要是短短的时间内,一品鲜就成了气候,裹挟起了一大票人。
原材料断供?那可是真金白银啊,别人为凭啥听你的,一品鲜不压价,就是弄出了个很新鲜的投标。
把材料分等,评出好坏,再跟价码一起算,得分最高者得标,也不独食,前三名都有机会,量不同,且旬月一回,原材料的供应商没法形成合力。
卖场禁入?问题是人家也不到茶馆戏院这些地方做生意,就是一个大子的街头行市,总不成堵门不让人家上街吧?
而且一品鲜还拉拢了一帮家境贫寒或残或弱的百姓,断这些人的生计,不但李千坤不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骂名。
至于撺掇伙计罢工跳槽,那更是想都别想,主力是店主的河南老乡,就算是到京城后雇佣的也是良家贫户,再说人家开的工钱也不低。
听说一品鲜还搞了个加盟制,过段时间还会开放分店,经过审核考察后合格者,可以由一品鲜提供技术和原料器械,只需要出钱就可以搭上这艘快船了。
打听了一圈,李千坤也棘手,别说打压了,给一品鲜这么干下去,这些食肆的地盘都快没了。
难不成真的下黑手?李千坤看着一品鲜装包子的纸袋上印着的那个秃瓢老头号盘算不定,这老头也蛮和蔼的嘛。
李千坤也不是冒坏水的那号人,更何况手下也敲边鼓打听得很详细,人家一品鲜的品性没得挑。
不能坐以待毙,李千坤决定撂下面子,看看大家能不能坐下直接谈。
他一招手,叫过了跑腿的弟子:“把我的拜贴给一品鲜的东家送去,邀他明日午时得胜楼一晤,明天在得胜楼替我摆一桌,看看大家能不能商量个两不相害的办法来。”
次日李千坤起了个大早,带着八个卦字的嫡传弟子到了得胜楼。
可杨露禅比他来得还早,就只有陈玉娘跟着他赴宴,还带了一大篮包子,见人就奉上一个:“尝尝俺家包子,真心实意。”
李千坤的弟子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就没见过这么自来熟的人。
杨露禅却继续有礼有节,他给李千坤面子,做足了晚辈礼,打着拱手鞠了躬:“李师傅可不容易见,关卡重重啊,今日终于得面真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