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已经在虎门炮台群吃过一次亏,领教过虎门炮台的厉害,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这一次,英军不打算从海上强突虎门炮台群,而是选择直接抢滩登陆,直接使用海军陆战队从陆路穿插,拿下虎门炮台群这一广州海上锁钥。
英军海军陆战队员们穿着战斗服,背负着步枪和弹药,站在军舰的甲板上,有序地登上登陆艇。
登陆艇搭载着英军海军陆战队队员缓缓下水,划过宁静的海面,向珠江口外端东岸的沙角炮台和位于西岸的大角炮台靠近。
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是虎门炮台群最外围的炮台,如果说虎门炮台群是广州锁钥,那么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就是这个锁钥的钥匙孔。
虎门炮台群总计有大小火炮328门,其中多数火炮仍旧是前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任时期铸造老炮,洪名香任内先后为虎门炮台添置了118门新锐的萨克拉门炮与各炮台的老炮混用。
唯有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两个炮台所装备的大炮是清一色的萨克拉门托炮,弹药储备也最多。
珠江口东岸的沙角炮台和位于西岸的大角炮台相距达4公里,原本的老炮射程短,火力无法完全覆盖珠江口。
但在换装了萨克拉门托炮之后,这两座炮台终于能够完全封锁住珠江口,消除了射击死角,虎门之役正是这两座遥相呼应的炮台重创了进犯广州的英军舰队。
可见洪名香对这两座炮台的改造是相当成功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虽然在上次虎门大战中,东岸的沙角炮台为英军所占领,沙角炮台上的大炮也被英军毁坏,但洪名香还是拆东墙,补西墙,将其他炮台上的萨克拉门托炮挪到了沙角炮台。
同时吸取经验,对炮台已经损毁的砖石结构,用三合土改筑,避免石块被敌军舰炮击飞后飞溅伤人。
不多时,英军登陆艇接近了海滩,船上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跳下海,将步枪举过头顶,冲向浅滩,快速地趟过水,登上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前的海滩。
负责守卫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除了洪名香的广东水师外,还有虎门镇的绿营兵。
满清朝廷在广东滨江临海之地设立了广东边防七镇,即虎门、潮州、南澳、琼州、高廉、英德、惠州碣石七镇,由七镇总兵分防。
七镇总兵上设提督广东省军务总兵官一名,总领广东七镇军务,俗称广东提督。
然而满清当局设立广东提督初衷是分广东督抚的兵权,为避免广东提督和广东督抚走动过于频繁,顺治十八年广东提督驻地由广州府迁移至惠州府碣石镇。
是的,广东提督的驻地不在省城广州,也不在广州与东莞之咽喉的虎门头,而设在惠州,刻意降低了广东提督指挥广东绿营的效率。
更骚的是,清廷后又增设广州将军一职,该职只有旗人宗室方可担任,负责统领广东八旗兵。同时清廷又授予了广州将军节制全省绿营兵的权力。广州将军权力之大,地位之高,就连两广总督都要退让三分,更不用说广东提督了。
广东提督驻地设在惠州,广州将军又统领八旗,节制绿营,和广地提督,总督权力重合,造成广东军事指挥体系混乱,广东七镇虽然名义上有超过5万的绿营兵,但调遣困难,实际上能投入一线作战的广东七镇绿营兵少之又少。
第一次福寿膏战争期间,清军号称有80万大军,实际上却是也有80万(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不过清军职业化程度低的令人发指。
而参战的英军前后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超过2万人。
双方兵力看似悬殊,然而清军兵力分散,出于防范汉人兵将造反的目的,绿营中的营并不是以营为单位集中驻扎,而是分布驻守在几十个哨卡的,几人一伙,分散在当时的市镇要冲汛口。
绿营职能更类似治安警察,重在对内治民,而非御敌外侮。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绿营是用来对付你们这些汉人屁民的,不是用来对付洋大人的。
有机会以营为单位驻扎的,只有督抚的标营。而一省又能有几个督抚,几个标营?
更何况绝大多数督抚更愿意将家丁性质的标营作为督战队使用,而非直接投入战场和洋人作战。
因而具体到每一次战役上,英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劣势。
虎门镇的绿营兵见英军已经登陆,面对寥寥五六百名刚刚登陆的英军,虎门镇绿营上至总兵管刘永昌,下至跟役、余丁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趁着英军登陆部队尚未完成列队半途击之,而是撒丫子头也不回地就往北面跑,直接将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上的广东水师炮兵暴露在英军登陆部队的枪口下。
虎门镇的绿营兵一跑,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上水师炮兵瞬间裂开,人心浮动。
刚刚指挥完海战上岸的洪名香正准备前往虎门虎门炮台视察,亲自坐镇虎门炮台,就得知虎门镇绿营兵已经溃散消息。
洪名香顾不得一(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