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核聚变和资源问题,扩充核-武库?失败证明成功!

第四百五十二章 核聚变和资源问题,扩充核-武库?失败证明成功!(2)

  ←  章节目录  →  

核聚变之前,谈环境和资源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提问记者有些故意为难人,但提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核聚变采用常规的氘氚反应,就肯定要用到大量的氚,作为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氚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为稀少,而且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基本上都是依靠人类制造生产。

氚的制造方式也很特殊,需要利用中子去轰击锂元素来产生氚,那么就牵扯到一个资源问题。

地球表面上的锂矿资源是有限的。

大量消耗锂资源来制造氚,再进行能源的生产,对有限的锂资源是个挑战,显然谈不上什么清洁能源,甚至都可以归在‘挥霍资源’了。

……

很快。

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国内谈论的是项目本身,都很期待能够研究出核聚变装置,有些人还憧憬有了核聚变发电站以后,就可以顶替火力发电,让国内的电力能源变得更清洁。

同时,核聚变研究也是战略性的。

有了核聚变提供电力能源支持,再加上很多交通工具都变成了电力驱动,能源上就形成了闭环,国内再也不用依赖进口化石能源。

另外,很多人谈论的就是王浩了。

项目的总设计师就是王浩,也正是因为王浩负责项目,就有很多人开始期待起来。

这就是王浩的个人影响力。

“王浩大神做什么都能成功,过去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项目没有王浩,我一定不看好,但是王浩担任总设计师,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王浩大神一直在创造奇迹,希望这次也能够创造奇迹。”

“传奇人物负责项目,还担心什么?”

“……”

与此同时,舆论上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就像是一些记者的提问,即便项目进入了设计阶段,但设计和制造又需要多久呢?

设计,需要时间。

设计审核,需要时间。

立项制造,需要时间。

即便是完成了制造,装置再去实验、调试、完善,需要的时间就更加庞大了。

&n/>很多研究工程类项目都是如此。

比如,国内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立项、设计、制造加在一起也只有几年时间,但后续的调试、完善,花费了近十年时间,随后才能大规模生产并装配到战斗机上。

那么核聚变装置的制造调试完善需要多久?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还是模彷了其他国家生产的发动机,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都用了这么久。

核聚变装置,可是完全自主探索,需要的时间肯定更长。

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续调试完善不一定需要太久时间,因为是王浩负责整个项目,他率领团队研究过超导储电技术、超导电池,还设计过空舰-1、空舰-2飞行器。

这些都没有花费太长时间。

国外舆论也同样有看好和不看好,区别是大多数都是不看好的,其中还有一些阴谋论出现。

阴谋论认为,“核聚变研究只是个幌子,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核聚变研究为借口,来大量生产氚并扩充核武库。”

氘氚反应本身就是氢弹的制造原理。

当生产出大量的‘氚’材料后,自然就可以制造很多的氢弹,就能够扩充核武库。

这当然是个谣言。

不过谣言说的确实有理有据,再加上好多国际媒体进行报道,一时间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原材料售价。

比如,锂矿的售价就涨了一波。

实际上,顶尖的学术界和政界都看得清楚,国内的核聚变项目确实正式立项了。

这是从论证到设计的正常转变。

至于什么扩充核武库,确实只是谣言而已,因为即便是扩充核武库,也根本不需要拿核聚变工程当幌子,正常的进行扩充就可以,其他国家最多就是谴责几句,也没有丝毫办法。

另外,国内拥有最大的锂电池市场,也是锂矿的主要进口国,本身也拥有一定的锂矿资源。

如果只是扩充核武库,本身的资源开采就能轻易做到。

顶尖的学术界和政界关心的是,国内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完成核聚变装置的设计。

“他们说拥有了足够多的技术基础,肯定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

“但是整体的设计框架还(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

  ←  章节目录  →  
最新小说: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洪荒之乾坤道 新白蛇问仙 皇族全员读我心后,要把男主噶了 甜疯了!顾先生宠妻一掷千亿 七零后妈一撒娇,铁血糙汉领证了 我把九个绝色师姐宠上天 乱世女诸侯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汉血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