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庆学是一名超导领域的研究专家。
他在超导实验室担任过研究员,有过十几年超导机制研究的经验。
虽然没有带领团队做过大项目,但因为参与过理论研究的项目,相关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
只要熟悉樊庆学的学者,都认可他在超导的研究领域上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吴晖才会让樊庆学来到西海大学,就是想让樊庆学对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做一些专业的指导。
在吴晖看来,樊庆学肯定要比何毅强一些。
何毅是西海大学的物理教授,也是物理实验室的负责人,但他没有任何参与大项目的经验,履历上自然比不上樊庆学。
至于和王浩相比就很难判断了。
但是,王浩是个数学学者,不是专业做超导物理研究,也许就会有很多不懂的东西。
对于物理实验室召开理论会议,樊庆学确实有些不理解。
以他的经验来说,一些没有头绪的研究项目,才会重点做理论论证,像是交流重力的复刻实验,就属于那种没有头绪的研究。
因为相关的资料非常少,有些参考的意义并不大,自然就要进行一定的理论论证。
现在做的也是交流重力的实验,可已经能够制造交流重力场,研究的只是交流重力场的影响因素,就等于是纯粹的对比研究项目了。
对比研究项目,有什么可以论证的?
这种研究就是直接进行实验,调整不同的参数来对结果进行分析,即便是做论证也不可能直接推导结果,自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最简单的,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直接进行实验调整电压,然后检测电流的强度,也就可以得出电阻的数值了。
现在的研究也是一样的。
只要不断对参数进行调整,再根据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和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从而得到相关的结论。
樊庆学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他显然无法说服王浩,因为王浩的目的是超过两个竞争对手。
正常的研究方式,根本不可能超过其他两个大型超导机构。
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就肯定要用其他的方法。
樊庆学只能坐在一边看着。
……
理论会议正式开始。
何毅首先开口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随后说明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
每个人都记录下来。
会议流程就是让每个人针对每一个因素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人都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经验’,知道理论论证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只是做对比实验,就像是王浩说的,想超过其他两个大型实验室,就要进行更精准的理论论证,才能够减少实验的次数,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和结果。
交流重力场的研究,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
何毅上来就说了一个重要因素,“超导材料相关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
超导材料的因素可不只是一个因素,第一就是超导材料的排列布局,也就是该怎么去放置超导体,把超导体布置成什么样子。
这也是支持交流重力产生的重要因素。
超导材料的排列布局可不只是平铺或是简单的螺旋结构,但他们的论证并没有去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只是对于原本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正。
论证也没有进行的很深入。
王浩决定第一次实验,就继续原本的‘四节点布局’,也就是让超导材料在四个固定的位置,大大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理解为两条导线和小球体的间隔排列。
这个因素是不变动的。
超导材料布局上的改变,就是让超导材料‘加粗’,或是改变排列的方式,看是否能够能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超导材料的影响还在于材料的不同上。
现在已经发现很多的超导材料,以实现超导状态特性需求来划分,可以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不同超导材料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超导材料还可以以材料的组成来划分,包括氧化物、金属合金、有机材料甚至是液体材料等等。
第二个因素就和电力有关,电压和输送功率,可能会造成直接影响,因为超导材料理论上是没有电阻的,电流就会被放大很多倍,甚至理论上来说电流是无穷大的。
当然,实际电流不可能无穷大。
“临界电流密度也可能是交流重力场的影响因素之一。”王浩特别强调了一句。
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有关。
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第一次的理论会议探究不需要过于深入,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表层因素就可以了。
除了超导材料以及电力方面的影响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交流重力场。
这些因素就比较多了,包括环境温度、海拔的影响、空气密度、空气流动,甚至是地球的自旋,等等。
当然也无法直接排除电磁场力的影响。
现在的研究就是要排除没有影响的因素,并找出那些存在直接影响的因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