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陛下不想浪费时间,可以采用盐引之法,让商人们从陛下这里取货,然后在规定的地方售卖。”陈松耐心的说着,朱元璋认真的听着。
“接着说下去!”朱元璋说道。
“陛下,臣再以玻璃镜子为例。
如果某天,天下需要大量的玻璃镜子,那玻璃厂就要扩大。玻璃厂扩大,需要的工人势必增加。需要的工人多了,那么那些无地之人就多了一条活路。
臣知道如今天下土地够用,可如今有了土豆和红薯,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人口数量将会暴增,陛下不可不早做打算。
玻璃镜子越热销,工厂的效益就越好。
因为是朝廷开办,所以收益直接归为朝廷。那么朝廷就可以用玻璃镜子赚取的银子安稳地方,安置老弱孤寡,开办学堂,开办惠民药局。
玻璃厂的收益高了,陛下就可以减免天下农税。
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商人数量也会增加,所以臣之前就说过,三十税一的税率低了,而且必须要对商人进行监管。
……”
陈松只是以玻璃厂为例,用玻璃厂来替代官办工厂,朱元璋也能听明白。
朱元璋眯着眼睛思考着陈松这番话,说实话,这话听起来确实有些惊世骇俗,可仔细想想,却又非常有道理。
人人都说老朱家看不起商人,可是这个说法实在是流于表面。
洪武初年,朱元璋制定三十税一的税率,就是为了鼓励商业。
郑和七下西洋,满朝文武都说朱棣好大喜功,耗费无数。
可是,如果真的耗费无数,朱棣是闲的没事干吗?
朱棣登基时,靖难之役打了那么长的时间,不说当时的财政已经崩溃,朝廷也确实拿不出来多少钱。
如果真的如朝臣所言,朱棣哪来的钱征伐草原?难不成出征的士兵不吃饭,吃西北风吗?
七下西洋如果真的不赚钱,为啥朱棣一边下西洋,一边北伐草原?
永乐年间,朱棣修北平皇宫,北伐草原耗费钱粮无数。
如果只靠国内的税收,想要支撑起这些,不说做梦,也是够呛。
朝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朱棣不带着他们玩,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只能看着那些钱流入朱棣的口袋。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不停的变化,时而沉思、时而忧虑、时而兴奋。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如果被朝臣听了去,肯定会骂你。
对了,你说这个宝钞迟早要垮塌又是怎么回事?现在宝钞还算普遍,并没有什么垮塌迹象。”朱元璋指着奏折上关于宝钞的部分,问道。
陈松道:“陛下,臣在奏折上说,金银本无价值,它是用来衡量货物时才拥有价值。
同样的,宝钞也是。宝钞就是一张纸,如果不是朝廷硬性规定,恐怕百姓不认。”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陈松这话虽然难听,可却很有道理。
宝钞不是明朝的特有,元朝就发行过宝钞。
朱元璋经历过宝钞不如纸的时代,知道宝钞到底是什么。
其实,朱元璋也害怕宝钞崩盘,不然不会命令宝钞只准发行不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