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他也早就把“李素得到了刘备大量北线精锐援军”的信息传递给了曹操,他也觉得曹操会说服袁绍采取主动反攻、分走刘备对南线的压力,等到那一天,整个全局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于禁最后跟着周瑜躲进了牛渚,依托中江和太湖作为最后备选退路。同时把对岸濡须口的陆上防务完全交给曹仁委托的李典等人,以及曹操后续派来的援军将领。
……
于禁和周瑜选择后撤收缩力量、集中兵力等待总决战,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前后牵扯了半个多月。
等他们退到位之后,因为天气已经很热,差不多是初伏到二伏之间,李素就算可以发动进攻,也不得不熬一熬,不差这一点时间了,等过了三伏天再发动进攻——
毕竟,“军中没有北方人和袁绍军俘虏”这一点,只是李素骗周瑜于禁的,不是真的。
李素真要是敢在南方湿热的三伏天发动猛烈攻势,他军中那两万袁军俘虏改编兵,首先就能疫病中暑趴下一大片。
所以,既然是为了用计,犯不着这样。已经逼得周瑜放弃了铜山、放弃了芜湖,一直退到牛渚了,最后的总决战,熬过二十天伏暑吧。
但李素的不动,也暗藏着杀机。只不过这个杀机从地理上来说,并不是眼前的,而是千里之外的。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五月二十八,也就是周瑜和于禁刚刚放弃南陵、开始往铜山撤退的时候。
上帝视角的视野范围,暂且从长江以南、拉到江北淮南,曹仁和李典的陆上防区。
李典当时就已经跟于禁沟通过了,还请示了曹仁。曹仁表示,既然于禁要跟着周瑜继续战略收缩,那么李典得负责的长江北岸江防堵口空间,会纵深越来越大。所以拼命调集兵力支持李典的机动防御,还通过夏侯惇向曹操进一步请求组织援军。
这个时间点,于禁之前对李素军情预估的证据,也已经通过曹仁、上报给夏侯惇了。夏侯惇稍稍汇总后,跟刚到的程昱一起参详一下,要是程昱也觉得没有诈,就会正式上报曹操。
好在农历五月底之后,北方麦作区本来就进入了农闲季节,北方不种双季作物,夏天没有抢收抢种,曹操的军屯屯田兵都可以完全进入军事动员状态。
所以,大约两三万规模的、今年原本刚刚调到新光复的原袁术占领区的军屯兵,很快动员起来,陆续从寿春和谯郡南下,支援淮南战区。
至于旧的守军部队暂时被曹仁抽走交给李典、而新的援军填补上来之前,会有点时间窗口,曹仁一时事多繁杂,也不尽注意,反正他早就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偏偏就在五月二十八日这天,新的意外又发生了。程昱刚要到任,就遇到了夏侯惇抛给他的一个新的棘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