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贸易的兴起,整个中部地区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沦为所谓的国家粮仓。
文易不是元朝廷,他要考虑整个国家发展的平衡性,隋唐运河无疑是最好的方案。
有了这条大运河,整个中部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还是赶不上沿海地区,但至少不会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
至于漕运线路延长了九百公里比起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这点问题根本就算不上问题。
更何况还有蒸汽机和火车,等火车技术成熟,贯穿南北的铁路线能解决这个绕路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原因,规范调整燕京地区水文条件。
燕京一带河流众多,但基本都是季节性河流,要么涝死要么旱死。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分别解决了最大的永定河、潮白河的问题。
可还剩下几十条较小的河流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一条大河来约束这些水资源,让它们为人类所用。
而且京师必然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非常大,本地河流缺水的时候怎么确保水资源充足
这就需要一条外河输水,大运河还能起到引黄济京的作用。
嗯,这里说一下大运河的水流流向问题,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的往东北方向流动,黄河南岸的向东南流动。
总之,大运河不只是一条漕运内河那么简单,里面牵着到的东西非常多非常复杂。所以文易才会刚刚建立政权,就迫不及待的动工修建。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不能当隋炀帝。
这么大的工程杨广只用六个月就修成了,而元朝开挖京杭大运河用了十年,对比一下就能知道超短工期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
别人犯过的错他自然不能再犯一遍,所以在做计划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硬性条件,尽可能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开工。
而且为了开挖运河,他还首次动用了力役。
虽然唐国百姓只有一种田税,然而还是要服力役的,就是每年给国家免费干一个月活。
只不过力役都是在本地进行,开挖公共渠道铺桥修路之类的,不会把百姓从南方弄到北方参加力役。
像是开挖大运河,百姓只要去修家门口那一段就可以了。偏僻一些的地方,或者施工难度大的地方,让奴隶干。
奴隶不够用了就去抓,或者花钱雇佣民夫去做但唐国土改之后百姓自家的地都种不完,没多少人愿意去打工出卖劳动力。
哪怕开出几倍的工资都不行,在百姓眼里啥都没有自家的地重要。虽然赚的没有出去打工多,但地是自家的啊。
征用力役,就是必然的选择。
不是文易要剥削百姓,而是生产力就在那摆着,他也没有办法逆天而行。否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停顿,别想进行任何大工程。
而这些大工程从长远来看,方便的还是百姓。
不过在这种时候开挖大运河,唐国也并不如表面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