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从过了年进入春天开始,陕西各地向朝廷奏报,不是这儿下了小雨,就是那下了小雨;到了年中,更是陕西处处下了小雨。
这些地方依然是旱,但旱灾的情况在今年得到了显著缓解。
真正要命的大旱,就四个地方。
第一是刘承宗占领并正在攻打的河湟、青海、甘肃及兰州一带;第二个是天津卫,今年是滴雨未下,收成全完蛋了;第三个是山西南部,旱灾比去年还严重;第四则是云南。
还有三个地方则是要命的大涝。
第一是十万农民军汇聚的汉中一带;第二是山东兖州;第三……第三跟崇祯皇帝没啥关系,沈阳。
今年这个闹灾的局势,让崇祯心情好的不得了啊,他看见熬过荒年的希望曙光了,当然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军事压力更大,黄台吉、刘承宗还有各路反王都要疯了。
崇祯能分清轻重缓急,洪承畴的书信让他认识到西北成气候的刘承宗才是心腹之患,相较而言关外的黄台吉也得往后稍稍。
天底下敢奔袭三千里跑进大明腹地,跟明军重兵集团对垒的疯狗只有刘承宗一条,黄台吉就干不来这事。
这俩家伙完全不是一个路数,黄台吉如果毁边墙入寇,满洲兵自然越战越勇,输了回大涝的老家是死、留在大明就凭肩膀上头的秃瓢脑袋也是个死,留不住。
哪怕占下一座城,城里老百姓都要拿着火铳崩一子儿呢,就算没火铳也想法子给井里下毒,毒死一个赚一个。
刘承宗可不一样,进了大明腹地叫富贵还乡,打了胜仗直接就能把败兵收编,这叫在关外干下大事业,招乡党前来受用呢。
明军跟他打一仗,是逃跑的比战死的多,投降的比逃跑的多,收编的城池百姓也无非觉得这个老陕要回家,过好日子别惹他就完事了。
甚至哪怕打输了,随手立个旗子,又是几千农民军。
你让这个玩意儿回了陕西,那就出大事了。
这才是心腹之患。
所以崇祯对洪承畴的建议全盘接收,放手去办,只要不让刘承宗拿下甘肃全境,不让南北连成一片,饿他一冬天,明年年景好了,天底下没有刘承宗的容身之处,整军修武就灭了他。
只要陕西农业稍有恢复,内乱平息,区区甘肃,以一隅抗一国,这不翻手之间就能覆灭的事儿?
洪承畴得了皇上鼓励,又听闻杨嘉谟在高台举火自焚的消息,当即就严肃认真地准备起凉州的防务。
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就是凉州,准确的说,不是凉州这座城,而是城外的农田。
洪承畴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陕西督粮参议出身,对军事运粮非常熟悉,尽管刘承宗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在洪承畴眼里,刘狮子每东进一步,都离兵败更近一步。
他算着刘承宗的兵力、辎重、招募降军、占领土地、治下人口和田地产粮呢,人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胃您导航。
哪怕刘承宗在战场上胜一万次,哪怕刘承宗在农时发动的战争对酒泉、张掖两块绿洲的农业没有影响,哪怕他在甘肃内部运粮没有路耗。
只要拿不到凉州今年的秋粮,他的兵粮就是不够,不管怎么算,都不够。
洪承畴有啥办法能让刘承宗得不到凉州秋粮?没有办法。
所以他根本没有在山丹、永昌建立第二道防线来阻拦刘承宗,而是直接对武威绿洲上的百姓下令,提前十余日抢收麦子,同时在方圆百里的武威绿洲坚壁清野,就是要把山丹、永昌两卫及周边堡垒的老弱病残送给刘承宗。
凉州嘛,主要农作物就是这茬麦子,俗话说小暑大麦黄,大暑大麦扬,在北方别的地方,小暑基本上麦子都收完了,但凉州的抢收时间就是六月前后。
提前收十天,比正常收减产不少。
洪承畴的坚壁清野非常着急,因为他对山丹、永昌二卫根本没有信心,算的就是一座卫城,拖延刘承宗两天时间;沿途四十余座堡垒,拖延四天时间;最后五天行军,抵达凉州城下。
他就赶在这个时间,进行坚壁清野、转移百姓、布置守城,把凉州城搞得固若金汤。
洪承畴的守城,计划得是万无一失。
他首先在武威绿洲上命令每家百姓都做了家牌,上面都写着本家某姓某人,年龄多少岁,面色红黄黑白,疤麻残缺,家里男、女,孙各几口人,凉州卫的骑兵奔赴各地,查验无误,收上家牌给予官票,约定等到事近,由四门进城。
住在东关外(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