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刘承运携元帅府仪仗入驻庄浪卫城,河谷的气氛更加凝重。
谢二虎与阿海岱青所率七千余蒙古骑兵也发挥机动力强的突袭优势。
他们先绕过难以攻陷的松山堡,在松山一带北冲南窜,突破大漠边缘松山冲边的大靖营城与阿坝岭堡,几乎将甘肃与陕西一分为二。
而后回师南转,他本欲对兰州黄河北岸的松山新边保定堡进行围困,但一时间南北两侧堡垒雄城尽数易手,保定堡五十名守军孤立无援心无战意,罗汝才稍稍向北行军,保定堡随即投降。
率领总兵标营的柴时华率军昼夜疾驰,塘骑在路上就与谢二虎满地乱窜的蒙古骑兵打了一场,得知南面情况有变,刘承宗率军进驻庄浪卫城,连忙派塘骑向古浪峡通报军情,这才继续南下支援。
随后总兵标营跟巴桑的西番旅在河谷相望,爆发两次小规模冲突,但最终没能形成军阵对垒,互相瞪眼看了一天,柴时华选择后撤五里。
倒不是他怂了,而是丁绍胤没救了。
凉州车营被围在正中间,番兵在其车营的北、东、西三面修起土木结构的人高障墙,南面的壕沟也已经挖掘出来,他们出不来了。
障墙壕沟容易突破,他冲过去确实有机会能短暂击溃番兵,把丁绍胤拔出来,但也同样有概率把自己陷在里面。
最关键的是,人能拔出来,车出不来,车营没了车炮,在野战中没有像样的对垒能力,几经思虑,柴时华只是派人短暂冲突三次,向障墙射去几封书信,告诉丁绍胤后面还有援军,让他们固守待援。
至少围在里面有水有粮,以拖待变。
柴时华怕的不是巴桑的西番营,而是东边松山里的蒙古虏骑,在几次小队规模的冲突中,他的军队面对蒙古骑兵没能占到便宜。
这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别说说给柴时华听,他都不会信。
对他们这代人来说,不论九边哪个边镇的军队,同等规模的兵力野地浪战,打上十次,边军就该赢上十次,没有其他可能。
北虏想赢,三倍兵力勉强能在边军支援部队到来之前全身而退,五倍以上的兵力直突,如果组织结构比较好,才有可能把边军击溃歼灭。
至于原因嘛,这边是披挂布面铁甲的步骑炮兵,对面是穿袍子射石箭骨头箭的牧兵,尽管确实都是军队,但装备水平差了一千年,也确实没啥光彩的。
偏偏这次不一样了,柴时华的塘骑报告了虏骑的特征,他们面对的几乎是一帮蒙古富二代。
几支小队几乎有同样的披甲率,除了少数穿戴祖传镶铁皮甲,至少五成士兵穿戴锁甲、四镜甲甚至布面铁甲,带回来的箭头十支至多有一支是石簇或骨簇,剩下的全是崭新的锻打箭簇,还有专门配备破甲的梅针箭和杀人的鈹箭。
他们甚至还见到了背负铁锅的骑兵和人马俱甲的具装虏骑。
尽管马背上的蒙古人依然瘦瘦小小,可是在柴时华看来毫无疑问,大明对海寇数十年如一日的经济围堵破了功,穷凶极恶的西海蒙古被刘承宗重新武装起来了。
面对柴时华送进障墙里的信,丁绍胤能说啥呢?
他一点都不怪柴时华,心里还有几分感激,从他看见庄浪卫城头升起属于原宁夏总兵官的仪仗起,丁绍胤就知道自己很难跑掉了。
所有人都知道,在元帅府,总兵官仪仗就是刘承宗的仪仗。
刘承宗出现在庄浪卫城,说明把主力屯于甘州、永昌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在战略上出现误判,元帅府一开始就没打算翻山越岭,而是集结主力进攻兰州,在庄浪河阻拦甘肃方向的军队。
别人狮子搏兔出全力,他们却还在积蓄力量,眼下兰州黄河两岸大军云集,丁绍胤只能自认倒霉,认为他们就是总督误判的代价。
好在他们是车营,对手选择的战术是围困,那么一时半会倒是不担心会被迅速歼灭。
柴时华没打进来是好事,离了战车,柴时华能跑得了,他(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