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只是爷爷忌日的当天才会回来。
村里的习俗,新立的坟头前三年是不能打扫杂草的,三年期满后才能打理。
今年正好三年期满,所以,都得回来劳动劳动。
三个人先去了趟龙潭乡上的小学,给送了一些书本资料。
这算是惯例,爷爷在的时候就经常干这事,每每收废品收到一些能用的书籍,都会收集起来,每次回来,都给学校捎带一些。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不过这次回来,陈牧羽也听到了一个消息,龙潭乡小学似乎明年就不在办学了。
学校停办,倒也不是资金的问题,而且生源不好招。
虽然龙潭乡也有那么多人口,适龄的学生也不少,不过,因为距离镇上也不远,现在交通又方便,所以很多都去镇上读书了,这就导致乡小的存在很尴尬。
乡小的师资,明年就会完全合并到镇上去,学生们也都要去镇上上学了。
陈牧羽多少还有些感慨,小的时候,他也在乡小上过学,这么多年过去,虽然有所变化,但就这栋二层的小楼,实在也承载着许多儿时的回忆。
本来,他还打算出点钱,把乡小整体翻新一下的,现在看来,也没得这个必要了,等以后有时间,再去镇小看看吧。
陈家岩距离乡小还是有点距离的,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以前走山路的话,得走一个多小时,现在通了公路,那就方便多了,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
乡里的地名都很随便,什么张湾、宋沟、聂山、杜坡,基本上都是根据地理特点冠个姓,陈家岩也是一样,因为是在崖坡上,又是姓陈的多,所以就冠了这么一个名字。
陈家的老宅是一座回字形的建筑,占地有两三百平,中间是个大天井。
祖上在村里也能算得上是个富户,只是后来破落了,陈牧羽还记得小的时候,这天井里住着的有五户人家。
其余四户都爷爷的堂亲,当时也还挺热闹的,可这才过了不到二十年,就已经物是人非。
老一辈故去,年轻一辈出走,老宅早就荒了,天井里的草,(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