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也就是说,男女都是幼年取名,成年择字。
在择字之前,可以直呼取名,择字之后,除了师长可以呼名,同辈和属下等人,应该尊称其字,而名则只能是自称。
比如在《论语》中,孔夫子可以自称丘,弟子记事都是称仲尼,孔丘孔仲尼嘛,至于称呼其为孔子,那是后世的尊称,在他那个时代可不会有人这么喊他。
名与字之间,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一为同训,字为名的诠释,或者出自同一典故。
比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与之同样的是,诸葛瑾,字子瑜。两个人的名与字颠倒过来用。
再有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也是同义。
二为互补,即名与字互为反义,以期互补,平衡。
比如韩愈字退之,愈为递进,退之形成互补。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是早晨的光线,明亮;晦是晚上的光线,不明亮。
三为联义,字与名之间有联想,或者是字为名的延伸。
如关羽,字云长,羽意为翅膀可以飞翔,云长代表天高云舒,连起来可理解为展翅翱翔。
苏轼,字子瞻,轼,古代马车上前方的横木,《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瞻,向远处或高处看,登车可以远望。
魏广德名广德,书中原意是“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广德若不足,广德若不足”
孙夫子嘴角轻松,默念着魏广德名字由来,有点不好补。
想到这里,孙夫子又想起这段话的后半部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善贷且成?”
忽然孙夫子想到最后一句,唯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广德不足那就尽其所能,唯求善始善终吧。
不过孙夫子也没有马上就说出口,而是思考其他释义。
实际上对于这些古籍,不同人是有不同看法的,就是魏广德名字中广德二字,解释也略有差异。
只是不管理解为“广大的德不够”,还是“广德不盈,廓然无形,不可满也”,或者“广大而不可复加,则止于此而已,非广也”,其实差异不大,都暗示广德不易,是很难做到的。
既然难以做到,那就善始善终好了。
夫唯道,善贷且成。
贷,施与、给予的意思,在王弼《道德经注》中就有解释:
“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
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也。之不加机匠之裁,无物而不济其形,故曰善成。”
沉默良久,孙夫子终于说出一句其他人都没听明白的话来。
“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
说道这里,孙夫子看着正在外面挨桌敬酒的魏广德小声对魏老爹说道:“就叫‘善贷’吧,希望即便广德不足也能永终其德。”
虽然魏广德没有在这里,也不是魏广德说的,可是取字这样的大事儿,魏广德不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魏家选择了相信自己,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孙夫子把自己的选择告诉他们就是了。
具体的思考过程,孙夫子当然不会去解释,只需要让魏广德知道他念的那句话,想来以魏广德的聪明应该就明白“善贷”的意思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