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国公其实是在永乐六年,才封在沐家头上,此处小说家言之,读者勿怪。)
~
又过了一月,京师应天府已有些许的寒气。
天虽寒,但京师依旧人声鼎沸,看不尽的繁花似锦,享不尽的人间富贵。
游走在京师之中,借着深秋初冬的寒气,别有一番风味。
京师外,无论是水路还是旱路,满是各地总往京城的秋税,京师内几个户部的大仓,已经被充实的满满,并且不得不进行扩建。
这个传承数千年的古老国度,只要国家稳定天下太平,无论之前遭受了多大的磨难,都能马上重获新生,再造盛世。
这一月来,朱允熥彻底淹没在浩瀚的文书奏折之中。各地的秋粮储备,钱粮核实,送至京师的赋税核查,还有天下军卫的产出。调拨边关的钱粮数目,各地粮仓的储备等等,让人头昏脑胀。
而且还有边关诸事,沐春奏报的云南边陲土司暗藏野心。边关将士奏报,防备北元趁着中原秋收,放马南下。
还要怀柔吐蕃,承认大喇嘛的地位,与之修好,赐予封号。沿着大明防线建立军卫的同时,更要给予吐蕃钱粮,在边境修建庙宇,以示中国皇帝的恩德。
一个月来,他竟然没有半点时间。看不完的奏折,见不完的大臣,开不尽的朝会。
这诺大的国家,做一个昏君挺难。古往今来的昏君,都要先辣手干掉那些忠直的臣子,还要顶着世间的非议咒骂,铁了心的作奸犯科危害天下。但做一个明君更难,做明君等于把人变成了机器,毫无乐趣可言。
饶是朱允熥身强力壮,也累的够呛。
倒是老爷子,六十多岁的高龄,每日起五更爬半夜,君临天下神采奕奕,丝毫不见疲惫。
老爷子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享受的是指掌天下带来的权力之乐。
这一日,若不是曹国公李景隆,见朱允熥忙得,累得有些没精神,提议出来走走,朱允熥必然还要在宫中,批阅奏折召臣子问对。
说来也怪,在宫中每日案牍劳累,身心俱疲。刚一出宫,闻到鲜活的人间百态,朱允熥不但顿时心情畅快,精神也好了几分。
(不是水,而是洪武二十六的秋天,这些事都发生了。考虑到,若是按照大纲事无巨细的写,读者说墨迹。一些比如叫吐蕃大喇嘛来京,云南平定维摩十一寨叛乱,琉球使臣进贡,归顺的蒙古部族来京的情节,神偷给删了。)
“怪不得皇帝都在宫中呆不住,外面的世界,实在比宫里太好!”
视线中,满是热闹,满是喧嚣。
朱允熥秀才打扮,在街上闲逛,身旁若隐若现的跟着数十个卫士,暗中戒备。
“三爷!”同样一身便装的李景隆,在朱允熥身边凑趣道,“臣斗胆多嘴,您要多出来走走。”说着,关切的道,“您这些日子,都清减了!”
“你有心了!”
明知对方拍马屁,可是这份关心,朱允熥还是十分受用。
李景隆笑道,“您清减,臣急得跟什么似的。见您有了笑摸样,臣心里才松口气!”
身处繁华闹市,朱允熥心情大好,回头看看身边,板着脸眼神戒备,目光如(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