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征收的赋税太重,黎氏在安南造反,交趾布政司损失惨重。
宣德皇帝朱瞻基,令安远侯刘升为主帅,统领神机营二十万明军与交趾布政司十万大军南征。
安远侯刘升与交趾布政司指挥同知陈智互不相容,互不配合,因而屡战屡败,以致黎氏反贼势力坐大,地盘也越占越多。
安远侯刘升只能带着大军退守贵州布政司,派人向宣德皇帝求援。
当地臣服于大明的土著,见明军大军退去,开始与黎氏反贼暗通款曲。
明军在安南的统治,直接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这段时间,宣德皇帝受了文官的蛊惑,直接准备放弃安南,要把明军撤回来了。
以武立功,收服安南的勋贵,自然是不同意,而其中以英国公张辅、靖国公王宇为意见领袖,上了折子劝诫。
甚至在应天的洪武建文两朝的勋贵,也上表支持王宇看法的折子,递到了宣德皇帝手里。
这可就让宣德皇帝感受到了,王宇在大明勋贵中间的影响力。
本来以为拆分了王宇经营多年的三千营,已经可以限制他对明军的影响。
但宣德皇帝朱瞻基没想到啊!
王宇对大明勋贵的影响力,居然能辐射到南方应天的洪武建文勋贵一系,这可就让宣德皇帝忌惮不已了。
要知道从永乐开始,靖难勋贵和应天的勋贵就玩不到一起,南方勋贵和现在的皇帝就不是一条心。
要不,后世也不会有宁王能收买南方一系的勋贵,造反了。
而现在大明,突然出现一个同时获得北方、南方勋贵支持的靖国公,只能依靠北方靖难勋贵的宣德皇帝,根本就坐不住。
要是王宇这靖国公振臂一呼,这龙椅上还不得换个皇帝啊!
王宇知道坚持不放弃安南,会加大自己和那位皇帝表哥的裂痕,但他也是有苦衷的啊!
毕竟放弃了安南,那以后王宇为了完成任务,岂不是又要打一遍,徒劳的把更多大明将士的血肉,耗费在无意义的事上。
这些朝堂的文官上下嘴皮子一碰,交趾布政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便要交还给黎氏叛贼了?
那些死在安南的数万明军忠魂,谁给他们一个交代?
可惜,最终宣德皇帝还是听信了文官的话,同时撤了在荆襄平叛的王宇手中兵权,令他回顺天诉职。
所以王宇为了辜负留在安南的大明将士忠魂,准备让把臭皮囊留在了荆襄,统合白莲教裹挟的百姓之后,直接突破大军的围堵,进驻安南,填补交趾布政司撤走明军的空白。
至少换了一个法子,把耗费了数万明军将士骨血,开疆拓土的安南,给保下来吧!
王宇返回顺天之后,去五军都督府述职,大都督英国公张辅也没为难他。
大致写了一下荆襄白莲教难平缘由,因此才将平叛之战拖了一年的原因。
之后,由英国公张辅把折子交给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那里。
宣德皇帝朱瞻基看了看缘由,也没在意,现在反而他的想法是,要减少王宇在大明军中的影响。
不要提什么王宇是和宣德皇帝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兄弟,从宣德皇帝烧死自己亲叔叔的手段来看,这绝对是个拎得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狠人。
剩下的事,没王宇的参合的份,他自然回靖国公府好好呆着,称病不出,默默造娃,一副沉迷女色的样子。
日子一长,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注意力回到了制衡文官上了,似乎也就把王宇给忘了。
宣德皇帝朱瞻基并不勤勉,至少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起来,他不算勤勉,也比不过他爹洪熙皇帝。
宣德皇帝朱瞻基和永乐皇帝一样,对朝政极其厌烦,当了皇帝基本没人能管他了。
他也希望有点时间,能培养一下自己的小爱好。
但堡宗才一岁呢,宣德皇帝又没有个好大儿甩锅,所以朱瞻基再次给宦官来意一次史诗级别的强化,改组了内庭十二监。
之前,宣德皇帝就设立了教太监读书的内书堂,现在从里面选出识文断字的优秀者,到司礼监任职,帮皇帝批阅内阁交上来的折子。
这司礼监还有两大太监头目,即掌印太监(盖印)和禀笔太监(披红),相互制衡。
司礼监代表皇权、内阁代表文官、五军都督府代表勋贵,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偷懒,自觉想出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办法。
于是宣德皇帝朱瞻基将皇权交给司礼监代为行使,自己就心安理得的去画画和斗蛐蛐了。
为了讨宣德皇帝的欢心,一些有心的大臣,甚至在各地给他进贡了蛐蛐。
促织皇帝的名声,直接哄传大明。
当然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七日一朝,是不会懈怠的,也会抽查司礼监披红盖印的折子。
大明这些年也没发生大事,是自从大明开国一来,对百姓来说,一段难得的太平安稳日子。
宣德三年,初。
一年过去了,大明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宣德皇帝朱瞻基顶着朝(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