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张晓阳,已经去了远桥村,直接把拖拉机停在路边,吆喝了起来:“收柴了,有柴的收来卖!”
人们疑惑地看着他,就如看神经病。从来没有人干过这个行当,不知是真是假?
“老人,你家有柴没有,有的话收来卖给我,绝对的价格公道,不会让你吃亏。”张晓阳看着坐在路边的一个老人说道。
老人看着他,笑了笑说道:“小伙子,别骗人了,柴这东西,不都是自己去找吗?用得着出钱,那你不如买几百斤炭回去慢慢烧。”
“怎么会骗你呢?你老都这么大年纪了,可以当我的爹了。”张晓阳看着老人,已经有六七十岁的样子,笑着说道,“不信你拿点来卖给我,五角钱一百斤,挺划算的。”
“真的假的?”老人疑惑地看着他,五角钱一百斤,虽然便宜,但是,卖一百斤,买十斤煤来烧起,又不熏人,还很熬火(燃烧时间长)。
“当然是真的!”张晓阳拿出一把零钱来,这是他从年建安的小卖部里特意支来的,到时回去算账就行了,可不像王朝生一样,先拿自己的工资垫付收猪仔。
他还拿出了一把秤,一次可以称一百五十斤那种杆杆秤。
这地方都是讲单斤,又叫市斤,一斤等于500克。
老人有些信了,说去抱点来试试。说着,走进了一条小路,不一会儿,真的抱来一捆,一称之下,只有二十斤。
这是已经干透了的苹果树枝,看上去不少,但是,不占秤。
张晓阳问他还有没有,如果有的话,至少凑成一百斤,这样好算账。
老人看着他说道:“你先付了钱,二十斤也好算的,拿一角钱就行。”
张晓阳笑了笑,知道他是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情,就拿了一角钱给老人。
老人见是真的,再去抱了几抱来,一共是一百斤,得到了五角钱。
有人开了头,后面的老人们就真的信了,纷纷把家门口的柴抱了来,换钱使。
张晓阳做得很小心,称一人的,就记在本子上,方便以后和郑八斤对账。(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