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外有山。
虽说当初没有选择刘备自己心中失落落的,总感觉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但现在看来,那都不算什么,自己现在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十年都不一定能到的位置。
张飞也是庆幸,自己待价而沽,没想到真的傍上一条大粗腿,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至于刘备,已经被张飞抛在脑后,一个冒充汉室宗亲的假货,下次见到他一定要在他身上捅几个窟窿。
至于刘寒,此刻坐在大帐中,静静地思考着,如何在乱局中,暗中布棋。
“广宗.长社”
刘寒心中清楚,黄巾军看似南北呼应,像两只拳头一样,左右拳同时出击,向着雒阳的方向使出了威力巨大的拳击,实则这已经到他们的极限了。
闹得最凶的几股黄巾军,有三四十万人,人数远远多于七万平叛汉军(朱儁丢了有一万人),但是六万平叛汉军只是中央军和临时扩编的中央军,而黄巾军的三四十万人数还要带上家眷算在一起。
黄巾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这还是一场不成熟的农民起义,先不提在兵员素质、武器装备、优秀指挥人才上的差距。最重要的还是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和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一样,黄巾军的头目也没有什么战略规划,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起义后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直至失败。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的力量。
大地主小地主或者有土地的自耕农,他们才是“民”,他们往往也是政权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有产,且最希望天下太平。
而没有产业流亡地方的,往往是造反的主力,全是弃子,不造反作乱就要饿死,所以他们只能是“流民”。
至于张角这些头目,他们比较特殊,属于“刁民”。
黄巾军联合这些失去产业快要被饿死的人造反,自然而然会遭到“人民”的强烈反抗。因为“人民”和汉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
起义之初,这支黄巾军的战斗力并不弱,比如第一阶段双方交战的前两次战斗,尽管黄巾军在装备和作战经验上要落后于官军,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官军都是被黄巾军所打败。
但之后,随着“人民”的加入,胜利的天秤再次发生倾斜,黄巾最后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