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拥立沛公,反了沛县,辅佐刘邦起义。”
“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
“众将约定,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
“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首先前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
“他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国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凭借这些图书他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
“项羽称王后,萧何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劝说刘邦接受分封,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
“他认为刘邦可以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
“由此深受刘邦信任,被任命成为丞相。”
“他慧眼独具,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韩信逃跑,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并使韩信登台拜将,成为大将军。”
“楚汉相争之时,萧何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
“使得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可靠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被定为此战首功。”
“萧何治国安邦,颁法立规,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
“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九章律》。”
“《九章律》是汉代制定律法的开端。”
“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
“后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用【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危机。”
“在病危之时,他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看似平淡的描述,就是萧何的一生!”
“一个政权,从零开始,然后成长为一个地方性政权,然后再成长为一个包揽九州的大一统政权,并最终让这个政权稳定的存在较长时间。”
“这注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人低估了其中的难度。”
“炎夏国历朝历代,唯有汉、明两朝,是真正意义上从头开始的。”
“明朝自不必说,明政权从头开始,到发展为大一统帝国,皇帝是最主要的缔造者和经历者。”
“而汉代则不同,虽然刘邦是皇帝,但事实上汉政权的缔造其实是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萧何。”
“高祖刘邦一句【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便将汉政权建立之初的一应事项全部推给了萧何。”
“之后刘邦虽然成为皇帝了,但刘邦还是以战事为主,汉政权的一应治理则依然是以萧何为主。”
“直到刘邦去世,萧何还是汉帝国一人之下的相国,天下大事,一言决之。”
“刘邦的继承者汉惠帝刘盈在萧何临死前向他询问【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谁可以取代萧何呢?可以说是没有人!”
“萧何在汉帝国的影响力,确实是无人可及的,也是无人可比的。”
“可是虽然没有人可以取代萧何,但只需要有一个人沿着萧河的路走下去就行。”
“毕竟萧何的长期经营,让这个政权成功的走向了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