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走。”
“他们要看看这些年轻的秀才们接下来会怎么干。”
“这时,一位秀才情绪激动地说,自周朝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只有“用夏变夷”,怎么允许“以夷变夏”呢?这不是反天了吗?天底下哪有低贱的夷狄之人压迫高贵的汉人之道理?”
“当时在场的人都脱口而出地附和,说这秀才说得好!说得有道理!而且都表示大家决不剃发,决不做低贱野蛮的满人的顺民,就算是死,亦断然不剃发。”
顾横听到这里,陷入了沉思,从秀才们的激烈的言语中可以看出,纠结于他们心中难解的一个结,就是千余年来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民族思想之中的“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是儒家民族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人基于华夏(汉族)和夷狄(少数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认识。
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是错误的,但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千百年来,由于汉族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先进行列,因而汉族士人中产生“华贵夷贱”的偏见,是可以理解的。
顾横记得上辈子在现代时,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时,发现“华夷之辨”源自于北魏,首次强烈敌对于元朝。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统治者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按民族把人分为“四等人”:
一等人为“国人”,即蒙古族人;
二等人为从西北地区随同蒙古统治者一起进占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为“色目人”;
三等人为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主要包括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为“汉人”;
四等人为居住在江南地区的人,为“南人”。
每一代人都有其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但这样的读书人,若结合目前的情况,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坚定地守住江阴。
毕竟蒙古人为什么会如此敌视“汉人”特别是“南人”?
是因为自辽、金以来的数百年间,朝廷为少数民族首领把持,所以北方地区民族矛盾要相对缓和些。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