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可能没等我刨完,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听了刘玉娥的话,顾横忍不住道:“所以只有有人将姑娘买了,比如某个财主,这样他才会在属于自家的地产里挑出来一块,让你把父母安葬在这里?”
“不错,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易,我用自身换取了一块能埋葬父母的地方。”刘玉娥无奈又强装镇定地道。
“我明白了!只是你之前说这是第一点,那还有第二点是什么呢?”顾横接过刘玉娥的话道。
“第二个问题是牵涉到一个户籍的问题。”刘玉娥答道。
接着,刘玉娥又详细地跟顾横解释了户籍的问题。
顾横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在现代,有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出生证明等各种证明自己身份和籍贯的证件,而且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要查一个人的这方面信息也很方便。
但在古代,虽说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但是同样也有相对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
原来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基本的户籍管理办法,叫做“登人”,意思就是统计每一家的男丁数量,目的是朝廷为了征集兵丁、组建军队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称之为“书社”,每二十五家为一社,当地官员每年会对所辖范围内的“社”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人口变动,主要功能是为了赋税服务。
随后,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统计内容也越来越详细。
尤其到了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止滋生流民,更是进行了户籍大改革,先是在登基之初来了一次人口大普查,之后根据普查结果颁发户帖,户帖中的内容,包括这个人的户种、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
其详细程度,顾横听完直接感慨道:基本上与我们现代的户口本差不多一样了
在这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身份可查,叫什么,家住哪里,什么职业,官府一翻户帖基本上一目了然。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