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火炮,罗志学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他坚定的认为在当代的战争中,火炮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改变战争模式的重要武器。
在大威力的火炮面前,很多在传统冷兵器时代里可以使用,并且效果非常不错的战术都会变的不再适用。
战争的模式,将会随着火炮的不断成熟而不断改变。
在当代,这种变化已经是有了雏形,在陕西,中原一带的明军和义军之间的战争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在蓟辽地区明军和东掳的战争,火炮已经逐渐成为了战争的主角。
明军依靠大量的火炮守城,进行防御作战,而这种战术其实是成功的,这让野战能力低下,甚至丧失和东掳野战勇气的明军,还能够依靠火炮和坚城进行顽抗,并且这种顽抗一直持续到了明王朝灭亡。
东掳之所以能够入关,可不是因为东掳战斗力有多么强悍,直接强行攻克了山海关,而是因为吴三桂在各方面因素下选择了投诚东掳对付李自成。
东掳是被吴三桂请进关内的。
同样的,东掳也是在积极发展火炮,并把红夷火炮装上了新式两轮炮车后,直接用于野战,并在松锦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东掳一直都尝试用火炮攻城,但是说实话效果并不好。
在没有开花弹的时代里,前装滑膛炮所发射的实心炮弹弹的,对于东方的城墙而言,尤其是大城的城墙而言用处其实也有限。
因为东方城池的城墙看起来是砖石建造的,但实际上内层都是夯土,只是在外层包砖而已,而这种城墙有什么特点呢,什么造价便宜之类的不说了,对火炮来说没啥意义。
真正重要的是,这种城墙非常厚!
大城池的这种城墙,其底部厚度往往能够达到十多米甚至更厚,而城墙顶部的厚度往往也有七八米甚至十多米。
这种厚度的城墙,以这年头的滑膛炮水准基本不可能轰塌,撑死了就是在里头留个坑……
退一万步说就算轰塌了,但是城墙也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变成坍塌的废墟小山状态,依旧具备良好的防御作用。
别说十七世纪的滑膛炮了,就算是一战二战时期的那些常规野战炮,基本也无法对摧毁这些城墙,甭管你怎么打,构成城墙的泥土砖石都在那里,可不会因为你几发炮弹过来就消失不见了,顶多就是改变其外部形态罢了。
当然了,后世的野战炮打的都是榴弹,讲究的是弹片杀伤和冲击波杀伤,榴弹无法摧毁城墙不代表无法杀伤驻防城墙上进行防御作战的士兵。
当防守作战的士兵都死光了,这城墙自然也就是失去了作用,在防御炮击上,传统城墙远不如战壕好使,这也是后世东方为什么直接废弃城墙的缘故,不是因为火炮技术先进里能够直接摧毁城墙,而是城墙已经无法担负保护士兵的重任。
这说的还是一战二战期间的情况,而现在的十七世纪里,火炮可没有什么开花弹,只有实心炮弹和霰弹。
这也就意味着要发挥当代火炮的性能,最佳的办法是朝着敌人的密集阵列开火。
这也是东掳喜欢把火炮拉到战场上用于野战的缘故,同样也是明军喜欢用在城墙上部署火炮进行守城的缘故。
因为火炮对于密集阵列的有生力量的杀伤实在太强了。
罗志学同样也是如此,之前的时候他只是知道火炮是个好东西一定要有,(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