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几个舍友也不知道春秋,这个世界没有孔子,没人写春秋。
“还有这个…这个…”
刘知易一连指了好几个人兴致勃勃的介绍,舍友们一脸懵逼。
许多福冷笑道:“刘兄是在炫耀?”
刘知易尴尬,还真没这个意思,想了想,或许这幅图对这些人来说,真的有点超纲。图中上百幅人物,沉浸其中,可以与这些人物对话,通过他们的言行,刘知易大概能分辨出其中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还有农家。还有一些他也分不清的流派,诸子百家消亡太多,曾经何止百家,但许多都是小流派,一家一姓之言,很快消亡。刘知易兼修了法医儒道,见识比自己这些室友广博,而且活过另一个世界,看过、听过的更多,即便没有接触过的学派,也能触类旁通。
其中有一个在溪水边煮茶,跟其他人都保持一定距离,眼神紧紧盯着其他人,好像生怕别人抢他茶喝的一个家伙,他告诉刘知易说“那些论道的家伙说的都是废话,根本比不了他的茶香”,刘知易觉得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他人见刘知易看图又入迷了,全都兴趣怏怏,其实也有些受打击。都是同学,本以为在一个楼层,结果发现,人家看到的,听到的,跟自己完全不一样,这换了谁一时间都受不了。
刘知易几乎废寝忘食一般,将图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全都驳斥了一遍,他全身舒爽。
回过神来,才觉得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这幅图也不对劲。这简直就是一副魔图,看着好像没什么意思,但只要一看,就让人上瘾。就好像刷小视频的时候,明明感觉没什么意思,看过之后甚至记不住内容,可一刷就忘了时间。
看完之后,刘知易有些感触,觉得这幅图描画的,很可能是诸子百家的故事。图画中的人物,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他们每人秉持一门学说,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反过来对外宣讲,希望全世界都按照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按他们的观念做事情。因为每个学派都有局限性,所以按照任何一家去执行,都会出大问题。
他跟其中的儒家老者辩论,老者推出礼法那一套,认为所有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恪守礼法,天下就不会乱。儒家的礼法诞生在分封制时代,一级级分封下去,每个人只需要对他的上级负责,儿子服从父亲,父亲服从士族,士族服从大夫之家,大夫之家服从诸侯,这些一家之长、一乡之士、一县之大夫、一国之诸侯,都对自己领地内的事物有生杀大权,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法律,就可以运行下去。
刘知易告诉老者,这样的治理方式,治理不了大国。充其量能治理小邦。因为这种方式,必然造成层出不穷的犯上作乱,父亲对儿子有生杀大权,父亲就能领着儿子造反,儿子不敢不从;士对乡野有绝对的生杀大权,就能领着乡民造反,乡民不敢不从;大夫对县有生杀大权,就能领着一县造反。
老者不服,说只要人人恪守礼法,儿子就不会反对父亲,乡民就不会反对士族,士族也不会反对大夫,大夫更不会反对诸侯,诸侯当然不会反对天子。
刘知易驳斥,如果父亲做的不对怎么办,士族做的不对怎么办,大夫做的不对怎么办,手下都不敢反对,只能跟着不对下去。而且人心有私,并非人人都是贤人,孰能无错。依靠这一套自律的礼法,难以治国。
老者回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勇也。
这话把刘知易气的半死,就是告诉刘知易,管他理论对不对呢,哪怕明知道行不通也要去做,才是勇敢的人。
这绝对是儒家,就是要弟子盲从,哪怕道理明显自相矛盾,也不要求弟子思考,遵从就好,儒家本是师道,重的是传承,而不是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