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系统限制携带道具,但却无法禁止记忆。
在秦时明月世界之时,顾鸣了诸子百家相关的大量书籍。
而这些内容在当前世界因为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学说已经遗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顾鸣现在要做的就是拾起这些遗失的内容,将其精华部份整理、归类、汇总为册,重现百家之风采。
他的记忆力已然达到了过目不忘之能,故而编写这本书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所需的,不过就是时间与一点精力罢了。
顾鸣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时间,他有的是……毕竟他的目标乃是成圣,一旦成为圣人,便与天地同寿,还在乎时间么?
精力……也是一样。
别人一天至少要睡上三四个时辰,而他每日里只需小寐半个来时辰便精神奕奕。
不知不觉,大半年过去……
《百家拾遗》初稿完成,剩下的就是整理与归类。
《西游记》精修完毕,已经交付马匀印刷。
这本西游记,顾鸣在原著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与调整。
比如孙悟空,原著中的孙悟空根本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银屏形象,又矮又小又凶残,真就跟个猴子差不离。
还有唐僧,顾鸣也对其性格进行了调整……
包括一些内容也是。
总之,大体框架没变,但很多细节却有了变化,令之变得更加精彩,人物个性也更加的鲜明。
按照顾鸣的计划,先发行书册,接下来他将按照西游记的剧情发展,将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绘成漫画,使之相对独立又有连贯性。
这么做主要还是考虑一众百姓有很多不识字的。
虽然漫画中也有字,但文字内容已经大幅减少,就算不识字,看图也能大略看出个味道来。
再配合说书人、戏曲等等方式的传播,一旦《西游记》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那么再来看漫画就更有味道了。
不久后,《西游记》精装插画版正式发售。
而这个时候距离顾鸣上次发售新书已经过去了三年多。
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四年的时间能够写出一本数十上百万字的巨著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但,人们已经习惯了顾鸣的神速,所以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故而,一听到顾鸣的新书发售,便有人大半夜跑去书铺外面排队……
而一些与书铺掌柜有关系的更是提前弄了一些拿到外面高价兜售。
这次的新书几乎没怎么宣传,完全是靠着顾鸣的名气与口碑,人们自发地帮着广而告之。
发售当日,可谓盛况空前。
神话类的书籍,顾鸣之前已经发售过《白蛇传》。
但是,白蛇传总体来说故事大多还是发生在坊间,而这本《西游记》则是一本纯粹的神话,通篇都是与妖斗、与魔斗、与神斗。
而且,这本书开创了有史以来神话巨著的先河。
在此之前,民间流传的关于神话故事类的书籍并不多,而且篇幅也不长,最多也不过就几万字。
因此,这本《西游记》不仅引来了不少文人的关注,同时也在民间掀起了一股热潮。
百姓不识字不要紧,自有读书人挺身而出,津津有味地念给大家听。
当然,这些读书人也只会照本宣科,与专业的说书人自然是不能比拟的。
各地说书人争先恐后购买《西游记》,以最快的速度与消化,然后拉起场子开讲……
包括一些戏班也在追着热度,开始编排折子戏。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民间艺人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比如皮影戏、木偶戏等等。
一时间,整个大燕朝掀起了一股《西游记》热潮,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样的字眼。
同时,西游记的热度也带动了一批产业。
比如捏面人的,只要捏上孙悟空或是师徒四人的造型,那就一定会有人上前围摊。
师徒四人的造型除了书里的描写之外,顾鸣还专程亲笔绘了插画,总体形象参照了当年最为经典的剧版造型。
因此,书一发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形象便基本已经固定下来。
那些戏曲、皮影戏之类,也是参照了插画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