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不见纪彬信什么儒释道,没想到竟然是想给自己积福。
王知县终于被纪彬"说服",接下这件差事,七万斤棉花种子被下面农户纪彬恳切送过来,只求知县老爷帮忙。
知县老爷念及百姓不易,收下这棉花种子,让衙门的主簿们帮忙售卖,等全都卖完,每斤还会分五文钱给到街门。
王知县还说了,衙门分文不取,全都给到做事的人手里。
消息一传开,整个邑伊县的人震惊了。不对,整个春安城的人都震惊了。
天底下还有这样和睦的当地父母官跟百姓
听说那农户纪彬丝毫没有不情愿,而是真的遇到困难去找知县求助的,好像是去他家买种子的人太多,他没办法,所以才请知县帮忙。
县衙里面的主簿主管农桑,所以接管此事。
而且在当地知县跟农户商议下,决定让利于民,以二十文一斤棉花种子的低价卖给邑伊县百姓。特意说明了,每家只准用荒地种,而且家里有多少地,就买多少种子。
多的不能卖,若是想低价买了,高价卖出去,当众杖责二十,反正条条框框就是不准人钻空子。
县衙还贴心标注了,一亩地只需要两斤半的种子,谁都不要多买。
这邑伊县以前不出名,可没想到当地父母官竟然这般厉害,怪不得近几年邑伊县发展得这样好。
王知县最近都被夸得有点飘了,还是知县夫人提醒他∶"这跟你有什么关系还是人家纪彬给你的名声,人若是看不清自己,那必有灾祸。"
被知县夫人已提醒,王知县才恢复以前的谨言慎行。
等到本县买得差不多了,还剩下一两万斤,这些则卖给跟王知县相熟的县城里,价格不变,只是要那些知县们自己来取。
不得不说,这有博得不少好名声。
纪彬听着外面的消息,他知道自己的七万斤种子不过是星星之火,只让本地的种棉事业前进了那么一点点。
可等这么些一点点把棉花种起来,七万斤的种子,足够两万八干亩荒地种起棉花。明年他们的十几万斤棉花种子又会分散到哪里后年更多棉花种子又会送去哪
而这里的事会不会被汴京的太子敏锐捕捉到,以此为样本,让圣人知道,棉花推广真的很简单。这是自下而上,人人都渴望需要的东西。
等到南军国适合种棉花的地方,都能廉价拿到棉花种子,那还有人能用棉花价格逼死棉农,还能有人诱引江南百姓卖儿卖女卖田地追所谓奢侈品棉花吗。
民生之物,怎可一味逐利。
纵然禹王手下田地无数,真正种棉花的人多了,他又怎么能阻挡百姓们的汹汹之势。
纪彬从太子的种棉书上看到了一种可能,不是别人以为的,禹王种多少棉花,太子就种多少,用来抗争。
太子才不用种棉花,他让百姓们都种就好了。
这对太子一脉来说是双赢,既能让百姓获利,又能打破禹王敛财工具。在纪彬看来,是完美的破局方法。
不过纪彬只是心里猜测,连焦十五都未曾告知。可能意识到太子这个方法的人,也不会有几个。
其中一个,定然有谢阁老。
毕竟是汴京来的新消息,焦十一焦十五他们还带来新的种棉资料。
纪彬肯定是要来找谢阁老一趟的,反正他家宅子种地都还算顺利,自己出来几天也没关系。
谢阁老听完这些,忍不住点头∶"太子能知道棉花的详细情况,定然是因为这本未完的种棉书。你之前做的总结已经很好了,很能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