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畅本来也没奢望将林如海按在两淮盐运使上,不过是打着先抑后扬的主意,只要将林如海按在地方即可“皇上,臣亦觉得顾大人此言有理。臣之前只想着两淮盐运使一职需要林大人这样的能人,然则只要是贤才,在哪里任职都一样是国之栋梁。既是前江南巡抚钱益年大人升了两江总督,江南巡抚一职便空出来了,由林大人补缺正好。”
这回附议的人更多了。一地巡抚乃是封疆大吏了,林如海若从两淮盐运使升为一地巡抚,也算得了该有的升迁。
贾敬听着朝上的争论,突然想到在贾赦南下之前,跟自己提过要让户部尚书换人的事。彼时贾赦说因想法未成熟,还在静候时机,也未与自己透露详细计划。但是现在致和帝勒令岩亲王案所有账目用新记账法,这不正是时机么
那若是要拉周骏誉下马,林如海携着拦截叛党出逃和改革记账法两项功绩顶上来正好。如此算来,林如海回京胜于留在江南。
但是贾敬是什么样的人宁国公之后,现在的京营节度使。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人家贾敬想要争取林如海回京,偏要故意支持林如海留在地方。
贾敬亦大声道“臣附议”
宁荣二府同气连枝,甚至在司徒硫眼里,有时候贾敬在朝堂的发言也代表了贾赦的意思。尤其上回贾敬一个谏言将钱益年推上了两江总督位后,司徒硫一系都极重视贾敬的发言。
贾敬这突兀的声音一响起,司徒硫、周骏誉等人几乎不约而同的觉得贾家又在憋什么坏水儿
有些事情一旦疑心生暗鬼,便会让人自己吓自己。司徒硫和周骏誉等人不约而同的想,若是林如海任江南巡抚于东宫而言有什么好处。
哎哟,这一想就不得了了,钱益年此人清高正直,不群不党,所以致和帝将他放去江南和谢昊堂打擂台。可是自从钱益年和林如海联手拦下王家船队后,和林如海算是生死之交了。
若是钱益年任两江总督,林如海任江南巡抚,不是整个江南都拱手相送了么以前甄家在江南势大,好歹还有钱益年和林如海做牵制呢,司徒岩就敢谋逆。若是纳全国半数钱粮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全落入东宫手里,自己以后还拿什么相争
如此一想,便是想将林如海按在地方,江南巡抚也绝对不是好职位;别说江南巡抚,最好连两淮盐运使也换人。
都轮不到司徒硫一系的官员出来反对,吏部尚书顾冶又谏言道“皇上,臣以为杨大人之言依然不妥。林大人虽是论功该升迁,但林大人乃本贯苏州人士,本朝为了避免地方官员和宗族势力相勾结,向来回避回原籍任职。江南巡抚衙门设在苏州,此职不适合林大人。”
看看,这就是人家吏部尚书的素质,只反驳不合理的谏言,对事不对人。
有了吏部尚书之言,司徒硫等人松了一口气。但是地方大员如今空出来比两淮盐运使更高的职位就这两个,一个已经定了钱益年,剩下一个不适合林如海,那林如海只能回京候缺了。
一番商讨之后,定下钱益年升任两江总督,林如海回京述职,一道任命一道调令一同送往江南。
这个结果贾敬自然也是极满意的。江南乃是本朝腹地,致和帝不会让江南地方大员全出自同一派系。既是制衡难以避免,不争便是争了。
而现在的江南则正是权利更迭的时候,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