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话不可能和普奇说,他们名为兄弟,但只是单方面的而已。
又一天,朱佑樘终于御门听政。没有坐在位置上,而是站立在桌案侧,看着下面的朝臣,心中百感交集,距离他上次听政差不多隔了1111年,那时,不但有早朝,因为商议不完事务又增加了午朝,总算让大明恢复了生机,人才济济、名臣辈出。
那时,他手下许多文官也精通军事,心中装有家国大抱负,可比底下这群人的精气神好多了。宛若青松劲竹,自带一股挺拔之气。
朱佑樘明白原因,因为他的那些臣子忠于国家,而这里的臣子,大都忠于帝王。
帝王不是国家,他觉得清朝走上了歪路。
很快,议题开始。
其实每天御门听政目的是为了把堆在内阁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掉,避免一些折子一拖再拖,最后批复时已经过了时效。另外就是让皇帝和大臣面对面,以免中间人传话漏掉一些不利于他们的折子。
每个议题内阁早都有了建议,有些存有争议的会在听政时两方再辩论一回,由皇帝来决定采用哪一方的意见。当然,现在是朱佑樘来做决定。
当过十年太子以及十八年帝王的朱佑樘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几天的量被迅速处理完,终于到了此次听政最终目的上。
“平郡王世子讷尔苏违反宵禁并且殴打值守人员差点致死一事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朱佑樘主动提起来,也想看看众人的站队。
汉臣在站在一边,鼻观眼眼观心。
这事和他们无关,内城的事,他们才不管,不过他们比较关心的是一个吃霸王餐的旗人被太子出旗为民,如果这样,那么以往那些仗着旗人身份欺压他们的旗人们头上可就套上了紧箍咒了。
他们不求自己也当上旗人,毕竟观念相差还是很大的,让他们像旗人那样被拘在旗地,家里赋闲的子孙出门超过一天都要打报告还受不了呢。
可是能够让一些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旗人出旗为民他们很乐意看到。
有人站出来,向着讷尔苏说话“不过是小孩子胡闹,讷尔苏才13岁,不懂事。”
朱佑樘眼眸一眯,没有说话,由着他继续往下说,见太子没有反应,更多人参与进来,你一言我一句,仿佛讷尔苏做的事真的很不值得一提。
甚至有人说道“太子,讷尔苏虽然有过错,不过现在其父出征,不可处置他,以免动摇军心呀”
朱佑樘被气笑了,这句话却也成为他的突破口,也没必要继续看下去,他之前可能真的对胤礽的状况过于乐观了。
哪里是太子之位稳如懿文太子,根本是摇摇欲坠,偏生还给人稳定的感觉。
“动摇军心”朱佑樘鼓掌,“好一个动摇军心,我倒要问问你们,什么叫动摇军心,前方随时可能调兵,讷尔苏在后方殴打可能被征集的将士不叫动摇军心,那么什么才叫动摇军心”
那些为讷尔苏说话的人下意识忘记了这点,纷纷低下头。
“讷尔苏明知战时随时可能征兵,违反宵禁并且差点将巡逻将士殴打致死,故意殴打朝廷命官,是为不忠;完全不顾其父在军中,是为不孝。处罚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就是动摇军心你们其心可诛”朱佑樘可不会放过他们,抓小辫子他又不是不会,只是不常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