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擦了把虚汗,不敢在耍滑,郑重道:“据传是一位叫做弘忍的大德高僧,他想找一个接班人,当时他的大弟子神秀地位最高,但弘忍大法师打算来个广而告之公开选拔。此时神秀便写了一首偈语,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很多人都拍手叫好,但是,弘忍大法师一看这偈语,觉得神秀还差一把火。这个时候,扫地僧慧能和尚随便吟了一首,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即惊呆了众人,也惊呆了弘忍大法师。”
玄妙禅师:……
他很想承认,自己也惊了。
“弘忍大法师很看好慧能,但又担心神秀不服气,于是就找个机会拿拐杖在石墩上敲打三下,走了。”
“弟子当时看到这里时,也悟不透其中禅机。但慧能扫地僧的脑子的确够用,便三更时分独自来到大法师禅房外,大法师为他开示如来正法眼藏,并传授衣钵。”
玄妙禅师表情有些古怪。
从故事角度看,这的确是佛门的典故无疑。
但他却毫无印象,尤其是那两句偈语,如此经典怎会不在佛门中流传。
“你是从哪本佛经上看到的典故?”
徐福道:“这……弟子这几个月看书实在太多了,没有一万本也有八千。有的看过就忘,唯有记忆深刻的才会在弟子脑海中留下些许印象。禅师问弟子具体是哪本佛经,弟子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了。”
“那你说说,神秀与慧能到底哪个更优秀?”
徐福已经不方了,“禅师是要考我吗。”
“讲真,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无疑慧能的这句偈语思想更进一步。但从现实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慧能是不如神秀的。”
玄妙的语气略有诧异:“你是这么认为的?”
“是的。神秀的偈语,可谓典范。有动作、有办法、有目标,既拍了马屁,又表明了决心。而慧能的话,仔细分析过后,会发现他说了等于没说。他的大意就是:我已经很厉害了,不需要学了。如果你不厉害,学了也白学!”
“这是什么,不是装逼么?如果别人承认要学,就自认为没有他厉害。装了逼还让别人无法反驳,我可以称他一句装逼界鼻祖。”
玄妙轻拍一记床沿,“休要胡言妄语。”
“是是。可能世人会更喜欢慧能的偈语,但若是在现实社会中,世人多愚昧哪有弘忍大法师那般深奥的佛学禅理,也就没那么多人可以理解你,那就只可能会更喜欢神秀,而非夸夸其谈者。”
玄妙语气不善道:“你这是在责怪老衲禅理不够咯?”
徐福心头咯噔一下,“没有。弟子之所以误会,还因为另一个典故。”
玄妙闭目,盘坐床沿上。
徐福迟疑一下,既然没赶我走,那我就继续说。
“那是一个有关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典故。具体出自哪里,弟子也忘了,应该是某本神话话本小说中。相传开天辟地之初,有一只天生地养、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猴子……”
“……猴子这不愿学那不愿学,惹恼了菩提祖师。祖师众目睽睽之下敲了他三下脑袋,猴子被打了三下之后,立刻明白祖师这是叫他半夜三更从后门去找师父,要传授绝世本领。”
“于是,到点之后,他就偷偷去了。但令他失望的是,祖师没任何反应,背朝里睡觉。如果换了他人,肯定早跑了。但是,猴子却能安静地跪下来,静等祖师醒来。后来祖师果然醒来,也如禅师这般质问了猴子一遍后,便教了猴子长生不死的神通。”
“弟子受这个典故影响更大些,这才贸然前来打扰到禅师休息。”
玄妙默默体会片刻,睁开眼来,看到徐福黑白分明的眼眸中,透出些许不安。
摇头叹息道:“你这顽童跟那猢狲又有何区别。”
“今日玄参说你在开窍境之后走错了路,你如何作想?”
徐福认真想了想道:“弟子暂时还没有走错,弟子走的路这条路,目前只有一人行走而已。世上本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弟子是开拓者,注定要辛苦些。”
玄妙不置可否,道:“你之典故,老衲也受益匪浅,但你的理解过于片面。”
“无论是弘忍大法师,还是菩提祖师的盘中之谜,考验弟子的,绝不是聪明劲,而是是否可以传授更有价值的东西给他。慧能虽心高气傲,但日后可能会有一番大成就。猢狲学了神通之后,却少不了要经历一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