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韵双目忽然闪过沉沉的光芒,道:“孔陆大道尊通颁天下,《入道经》第一章明文道:信为五德,五德亨通,潜通造化。你虽巧舌如簧,也逆不过大道尊亲传真经本文。”
楚宁心中哂笑。
最常见的十五个逻辑谬误之——
诉诸权威。
但他自然不会傻到用这个理由驳斥。略一思忖,洒然道:“大道尊传法,不过是随时点化。虽曰真经,也是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岂可抱残守缺,泥古不化?若是空琢字句,反而违背了大道尊箴言本义。”
“再说,大道通玄,本在微妙恍惚间。落于词句,岂能尽达真意。”
冯紫英双目一亮,道“你是赞同‘言不尽意’之论了?”
大道之中,清谈一门,自古及今,聚拢了许三百六十道经典辩论题目。
其中一题,便是“言意之辨。”
正方主张“言尽意”;反方主张“言不尽意”,争执不下。
这一争论,直接关联到对于先贤经典的态度。
不难想见,主言尽意者,自然尊奉经典不可稍违,类似于所谓原教旨主义者。
主张言不尽意者,讲究心神默运,感通天地。不拘泥于寻章摘句,而重在寻其精神,汇通古今。
楚宁笑言道:“那是自然。”
其实“言意之辨”论题,楚宁心中持论不同。但是此时利益相关,也只能屁股决定脑袋了。
邵常韵肃然道:“若是出语无病,其含义自然明晰,如日月昭彰。如何说不能表意明白,圆满无碍?”
楚宁淡然一笑,道:“楚某有一论,请诸位静听。”
楚宁道:“李家庄有一名剃头匠名为张三。张三扬言,本人只给村里那些不给自己剃头的人剃头。这一句话,是否表达清楚?”
冯紫英口中默念一遍,颔首道:“清楚。”
“啪”的一声脆响。
楚宁打了个响指。
这个动作,通常而言似乎显得有些轻佻。但是楚宁这一响指,却无端让人心中打了个突,仿佛饿虎扑食,机如弦发:“敢问——张三是否应当给自己剃头?”
冯紫英、邵常韵、任清平,三人同时一愕。
转念一想,面色如打翻了五味瓶,立刻变得精彩起来。
仔细咀嚼这句话。
如果张三给自己剃头,那么他不能给自己剃头。
如果张三不给自己剃头,那么他应当给自己剃头。
邵常韵面色僵硬。
他刚刚放话出去,掷地有声;此时颇感下不来台。
一句看似通顺清晰的话,却果真给出了自相矛盾、不能两全的含义。
冯紫英看向楚宁的神色,渐渐变得微妙。
正在局势混沌之时,邵常韵身后的人,忽然上前一步,高声道:“三位长老。弟子有事要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