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是道的具象表现?
格物院的陈规发现了重力,它是道的具象表现之一。
可这就能证明朱熹所说的气不是道的具象表现吗?
赵淳又说道:“何为气?”
何为气?
这个问题,在场的不少官员还真知道。
因为当年大儒张载对气做过解释。
张载认为,实存的世界是由两种存在形态构成的:一种是太虚,一种是气。
太虚不意味着不存在。
张载讲: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张载的气本论言简意赅就是:太虚化作气,气再化作万物,万物再回到太虚。
万物直接返回太虚,这是虚气循环的过程。
而朱熹则将气本论结合到了天理里。
在他的理论里,形而上的道是天理,形而下的器就是气。
这里的气和21世纪的气是不一样的,它大概类似于能量物资的一种概念。
朱熹道:“气乃宇宙之本体,万物之始基。”
赵淳神色平静,目光随和,看起来就像一个邻家少年郎。
众大臣见他如此,以为无话可说了。
这也正常,这朱熹之言论,今日领大殿上诸位大臣也开了眼界。
不过大臣们心中有些疑惑,听朱熹之言,他与陛下治国之策如此吻合,为何这些日民间传出来的声音,却迥然不同?
赵淳继续问道:“阁下之意,万物皆有气形成,形成之后,万物又有自己的道,是这样吗?”
“是的。”
赵淳又问道:“那岂不是人人相同?”
“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之别,是以人各不同,物各有异,气之本性即万物之本性。万物皆有性,是以,性亘万古,先天之性至纯至善。”
这话的意思是,气也是有区别的,有区别的气组成的人当然不一样,所以气的本来面目就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万物的本来面目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只要天地还在,万物就一定有它的本来面目。
最后一句“先天之性至纯至善”,意思就是,气的本源是善的。
根据太虚化气理论,即为太虚是善的(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