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理三人的震憾,陈朝开口问道:“国君认为这首诗如何?”
被陈朝出声惊扰,秦政三人回过神来。
秦政面色有些激动,慢慢平静下来后,他道:“诗是好诗,但想要达到你说的效果并不容易。”
陈朝淡然一笑道:“只靠这首诗,自然收效甚微,但若是这首诗是国君你所作,在朝堂之上念诵出来呢。
君意,臣子最爱揣摩,只要国君表达出重视农民百姓之意,下面的臣子自会有所行动。
正所谓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之后,国君再推出一些帮助农民的政令,加上这首诗的影响,必定会收效极大。”
“朕明白了。”
秦政想通了其中关键。
诗为流传之道,让王朝之人明白农民不易,可以说在王朝人心里相当于埋下了一颗种子,而相关政令一出,就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君,陈朝说的有理,臣赞是。”
一直没有说话的严铎,激动震憾之余,表示了自己的意思。
不得不说,严铎的确是一个真正做事的官。
他的一些品质,陈朝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以说,严铎个人是不怕死的,可是在周家镇,为了朝廷他不惜向陈朝下跪,可见为了大局,严铎是可以放下他自己一切的荣辱的。
秦政点头,盯着那地上的诗又看了好一会儿,忍不住看向陈朝。
陈朝淡然一笑道:“这诗赠予国君。此事只有我们四人知道,我绝不会对外提及一个字,还请国君放心。”
秦政看向严铎和王浑。
“臣等也定守口如瓶,不提及今日之事半个字。”
得到三人的承诺,秦政放下心来,否则以后此事传出去,虽然事办成了,可也够打脸的啊。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剽窃别的诗,传出去,定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不过,对于陈朝和严铎,秦政倒是很放心,他不由多看了看王浑几眼。
好一会儿才是收回目光。
······
车队继续赶路。
马车中,秦政饶有深意地看着陈朝,像陈朝脸上有花一样。
“陈朝,你如此帮朕,就不怕朕巩固王朝之后,反手对付你吗?”
听到秦政的话,陈朝淡然一笑,神情又透着一股认真之意道:“我父亲告诉我效忠明君,护佑百姓,这并非说说而已,还必须要这样做。
而且说起来,我不是在帮国君你,而是在帮天下的农民百姓。
而且,我更加知道,若国君是明君,必不会反过来对付我,若不是明君,即便赢了我,最终也会被天下农民百姓吞没。
何况,不管是我,还是长林王府,并没有反意。
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是国君的臣子,能为国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变故,这些不是我们有想的,也不是我们需要想的。”
“好,说得好!陈朝,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想想以前的你,再看看现在的你,简直一个地一个天啊。现在的你,让朕真是满心震憾啊。”
秦政发现他竟是越来越喜欢陈朝了。
难到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细细一想,秦政发现不是,完全是出自陈朝自身所散发的魅力。
他所说的话,在秦政自己判断,竟都是透着真情实意,没有半分说谎之意。
这一点,或许是他看错了。
可若是真的,还真是难能可贵啊!
······
路上闲着无事,秦政又对陈朝印象大为改观,对其心生佩服,隐有成为其学生之意了,一路上不住向陈朝请教。
特别是关于推出如何改善农民生活的政令。
这一点,陈朝也是毫无保留,把他能说的都说了出来。
对于农民的苦,陈朝感同身受,毕竟,他能穿越而来,也是因为原主曾是饿死大军中的一员。
他提议让秦政多建学堂,让农民皆能识文断字,提高他们的礼仪教化。
当秦政说这些最多让他们识字,有什么好处时,陈朝说了一句:“百年大计教于为本。”
详细与秦政说了有文化的农民,对一个王朝的好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