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心累的是,佛教理论的思辨性非常强,基本上每个观点都会自行提供两种以上的视角,说法可能有一二三四五,而且相互还不矛盾。
这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你做了一个吃苹果的梦,在梦中觉得苹果是真的,醒来又觉得苹果根本不存在,所以苹果“有”也对,没有是“空”也行,就看从哪个角度了。
再比如,什么是推动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佛教认为是一个叫“业力”的东东。而业力在运行的时候遵从因果的法则。
简单地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碰到啥稀奇古怪的现象,一句“业力使然”,咣当就把你的嘴堵上了。
业力是一种自然规律,与某些宗教不同,佛陀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所以世间的苦难赖不到佛的头上。
佛教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道”。一般众生死了,会根据业力投生到其中的某一道,只要还没修行到一定程度得到解脱,都会在“六道”之中来回转悠,即所谓“轮回”。
宗翎法师发现佛教认为大多数普通人由于“隔阴之迷”,是无法记起前世的,但还是有个别人由于特殊的业力能够记起前世。就好像大多数人无法记起三岁之前的事情,但还是有个别人能够记起。
他研究了大量案例,结论是轮回存在的几率远大于不存在。也就是说,佛教“轮回说”中的一部分内容有较大的几率可以被证真,而另外的部分并不能被证伪。
佛教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缘起性空”。
简单说就是:世间上没有能够不依附于其他条件独立存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从物质到精神,从空间到时间,都是如此。
世俗观点认为:物质真实存在,时空都是实有的。物质独立存在,与人的认知无关。
而佛教与这两大世俗观点的立场完全不同。
一辆马车明明停在那里,佛说那是“空”的。
继续分析下去,发现马车由马、车厢、轱辘、车辕、座子等等通过设计和加工组装而成,只有当这些“因缘”全部聚合在一起时,才在瞬间出现了一个名为“马车”的东西,所以说是“缘起”所成。
通常人们会执着认为在一辆马车的使用周期内,确定存在着“这辆车”。但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说,真实的场景是:
组装前,那还只是部件一二三四五……不存在“这辆车”。
组装后,在第一个刹那,由于各种缘起聚合形成了“新车”;第二个刹那,部分缘起变化,产生了“半新不旧车”;第三个刹那,变为“旧车”;然后变为“散架废旧车”。
并不存在“这辆车”。
马车被废弃后,会分解为部件六七**十…….于是也不存在“这辆车”。
如果继续分拆到肉眼不可见的尘埃层面,你会发现车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生灭无常的“极微”粒子。
极微粒子如同跳动的琴弦,而万物只不过是琴弦弹奏出的音乐。
弦以不同频率震动,就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存在各种极微粒子,而这些并非实有的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湮灭,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幻化的游戏。
空间和物质是“虚幻不实”的,时间也是一样,时间只是一种错觉。用佛教的话说,时间是妄想所成,本无自性。
时间的本质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实有和延续的,否则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预见未来的事情,也不会有那么多解释不了的灵异事件发生。
目前一些自然研究的观点,已经与佛教的宇宙观渐渐殊途同归。
普遍的观点是论我们是否观察,谁去观察,外部都真实存在着独立的“客观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变。
但是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观察者的业力也是其中一个条件(缘起),即每个众生眼中的世界可以是不同的,并不存在所谓“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