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奏疏,那上面的字极其眼熟,一笔一划都是出自他手,上面没有一句不是在骂王煜。
苏轼:……
随即,苏轼心一横,拿出一本奏疏,放到王煜的桌案上,一脸“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这是大人此前回复下官的奏疏。”
王煜有些意外,苏轼的奏疏都被他扣下了,批阅之后,他一本也没有返回去,苏轼从哪有的他批过的奏疏?
虽然按照大秦正常的流程,奏疏批阅之后,都会返还给写奏疏的官员手中,但是王煜觉得苏轼骂他那两本奏疏骂的实在是妙,都是字句珠玑的好文章,就扣在手里了。
王煜疑惑的接过奏疏展开,随即心下了然。
这是那本关于国子监和地方学堂的建设问题的奏疏,上面的建议很详细,提的又很不错,所以王煜当时批阅的很细致。
王煜翻到最后,果然上面写着“本相已阅”,还盖着他的相印,王煜还多写了几句,翻译过来大概是:
我看那你很有才,来当国子监祭酒吧,我提拔你。
王煜俊朗的眉眼间笑意渐浓,结合着苏轼的被动属性,这苏杠精的正确用法不就找到了吗!
“原来这奏疏出自苏大人之手,果然不愧是满腹才学之人,我当然不会食言,过后便奏请女皇陛下,将国子监祭酒的官职选定为苏大人。”
苏轼看着王煜清亮的眼,一时似乎有些无措,斟酌了一下,才道:
“大人为何这么多年一直资助于我,还不肯让乡绅早告诉我?”
苏轼被王煜资助时,只有十五岁,虽然当时王煜也只是个十六岁的半大少年,可默默供他衣食多年,也一直没有一句和他提起。
直到苏轼自己成功入朝为官,有了足以养活自己的俸禄,丞相府还是偶尔会给苏轼送去些书籍。
王煜淡笑,“资助你只是看中你的才学罢了,为何要告诉你?”
原身的想法应该和王煜一样,只是看苏轼满腹才学,就这么沉沦于世俗太过可惜,才去做这样的事的,毕竟多养一个人对丞相府来说无足轻重。
至于苏轼之后的仕途,他也没有多插手,只是默默地保住了这个大杠精的脑袋。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