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并未因为苏泽朝着他大吼大叫恼怒,到了这时候他反而冷静了下来,很心平气和的让苏泽冷静一点,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相反,从小就被作为未来储君培养的他懂很多,他爷爷,他父亲还有许许多多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储君。
可以说,从他懂事开始,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整个大明最好的教育了,给他启蒙的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可那些人教他的都是仁义礼智信。
他爷爷教他的是帝王心术,朝堂权谋,治理天下,行军打仗,他父亲教他的是要以仁为本,仁义治国。
从未有人想苏泽一样让他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去看看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不能被他人误导了,要亲眼去看看。
苏泽并未教他什么太过高深的道理,反而都是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也许有些问题在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以前他不明白为何他内心如此渴望苏泽来辅佐他,如今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皇爷爷也好,他那个以仁义著称的父亲也好,眼里似乎没有那些普通的百姓,或者说没看到。
而苏泽不同,他一直都是站在了那些普通百姓那边,真正做到了思民所想,忧民所忧。
是了,他之所以想要苏泽辅佐自己不就是因为清风县的百姓在苏泽的带领下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吗,不但如此,那里的人似乎比大明其他地方多了一些活力,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
也不怪清风县人如此推崇苏泽,几乎到了只知苏泽不知皇帝的地步了。
苏泽说的没错,百姓的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他们并不愚昧,反而很聪明。
念头万千,朱瞻基轻声开口道:“现在你我还做不了主,不管你想干什么,都要再等等。”
言外之意就是让苏泽再等等,他如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支持苏泽变革,他如今还不是皇帝,连储君都算不上,只是皇太孙罢了,即使他内心觉得可以支持苏泽去变革,但也无能为力。
苏泽点了点头,倒是没说什么,他只是要朱瞻基一个态度罢了,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推动变法。
只是他心中有些急迫了,他尝试去影响朱棣,希望朱棣能看得见朝廷一些政策的弊端,希望能得到朱棣的支持去变法,可朱棣虽然听取了他的意见,但并未有想要变法的意思。
上次在足球场上,他就说了,百姓不是工具,想要得民心就必须思民所想,忧民所忧,而不是无视百姓们的声音,朱棣当时是听进去了的,可后续却没有任何表态。
不支持,不反对,就这么看着,也许对于那位老人来说,维持大明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他现在还需要士大夫们帮着他治理这个国家,即使知道士大夫们爬在国家身上吸血也只能放任,因为皇室需要这些读书人们维持统治。
苏泽给出的未来似乎还不错,只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却惠及了千千万万的人,可对于那位老人来说此举太过冒险了,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可以不在乎苏泽如何,大不了把苏泽推出来当替死鬼,反正是苏泽提议的,可关键是还有朱瞻基夹在中间。
一旦到时候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反对变法,那么朱瞻基日后想要登上皇位势必会多出不少的阻碍。
这些苏泽都知道,他也知道朱棣的顾虑,对于朱棣这样的帝王来说,再好的未来都是虚妄,维持国家的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苏泽可以不需要朱棣的支持,但他需要朱瞻基的态度,朱瞻基于他不仅是未来的皇帝,更是他的朋友。
他之所以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到京城趟这趟浑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瞻基是他的朋友,他愿意相信那个化名为黄泰顺在清风县混吃混喝了三年的年轻人。
应下朱棣的赐婚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泽想要借着这层身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瑞澄是朱瞻基的妹妹,要不是有这个原因在,苏泽还真有可能不答应赐婚。
他接受的爱情观本来就是自由恋爱,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天条,而是封建落后的思想。
朱棣支不支持他其实不那么重要,他只需要朱瞻基的表态,若是朱瞻基愿意支持他,那他就愿意去试试看,若是连朱瞻基都不支持他了,也许他会远走海外摆脱束缚,建立自己的势力,也许他会积蓄实力,日后推翻皇室,再造新天。
曾经的亲人,朋友,兄弟都已经回不去了,他在这个时空只有朱瞻基一个朋友,他不希望失去朱瞻基这个朋友。
“好了,不说那些,该吃牛肉了(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