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母女二人在谈心,这边太子,朱瞻基,苏泽三人也相谈甚欢。
可能是如今有了一层未来翁婿关系的原由,太子要比上次见面多了几分亲近之意,对于苏泽提出的需求,太子只是略微沉吟了片刻就一一应允了下来。
苏泽见太子这么客气,心中也觉得太子这便宜老丈人还行,挺仗义的,于是也投桃报李和朱”高炽谈论了一番经济之道,朱瞻基有时会插上两句自己的见解,席间倒也算是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朱高炽也多了几分考教的意思,时常抛出一些时政想看看苏泽的眼光和格局,苏泽倒也从善如流,捡些能说的说,不该说的就半字不提。
苏泽没指望三言两语就改变朱高炽的刻板观念,朱高炽接触儒学多年,有些话在这位以仁为本的太子眼里那是离经叛道的,说出去难免惹得太子厌烦,苏泽索性不多此一举了。
苏泽得有些见解在朱高炽看来是有些不妥的,不过倒也有些可取之处,一开始朱高炽还没当回事,可听着听着倒也上了心,频频点头,觉得不妥的便沉吟不语,苏泽倒也识趣,见太子皱眉便转移了话题。
这一番交谈下来转眼天色就渐渐快黑了,苏泽倒是想告辞离去,可太子要留他一起用晚膳,苏泽推辞了一番推辞不过也就留下来了。
朱瞻基还是听取了苏泽的意见,晚膳间大多是些素菜,荤腥比之上次少了很多,由于加了些许调味料,味道竟还是不错。
晚膳之后苏泽便请辞了,他来东宫的目的都完成不说,还和太子拉近了一番关系,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印纸质钞票的事情太子没多思考便答应了下来,只是在要不要利用手底下的资源支持苏泽的事情上有些犹豫。
倒不是太子舍不得支持苏泽,关键是他不知道苏泽要干些什么,苏泽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道和倭国使臣有关,具体的倒是没多说。
这也怪不得苏泽,主要这事说出去不光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私底下去倭国沿海劫掠也就算了,真要放在台面上反而不好看。
他敢保证,他要是和朱高炽说让大明私底下弄下海盗去劫掠骚扰倭国沿海,绝对会被朱高炽这位以仁为本的太子爷给否定,更别提获得朱高炽的支持了。
可关键苏泽有自己的打算,他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劫掠倭国沿海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倭国感受到压力,需要求助大明,然后大明水军才能光明正大的去倭国“支援”。
三瓜两枣的可满足不了苏泽的胃口,苏泽盯着的还是倭国的银矿,想要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慢慢压缩倭国的生存空间。
等到倭国内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想要往外扩张,领海的朝鲜等地自然成了倭国的首选目标,到时候大明再打着天朝上国的名头出面主持公道,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苏泽倒是想率领大军一路横推过去,可关键是这年头讲究个师出有名,都喜欢打着大义的名头出征,不是苏泽想打就能打的,还得朝廷点头才行。
与其花功夫在朝堂上浪费口舌,还不如剑走偏锋想点别的法子。
到时候倭国和朝鲜求着大明主持公道,可和我苏某没半点关系,我带兵是去救倭国和朝鲜百姓于水火的,可不是去侵略的。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说什么冠冕堂皇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就说多两个殖民地也是好的。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强大自己,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战争的泥潭,要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玩脱,如今的大明经不起折腾了。
同样是侵略,你直接打着侵略的名头去肯定是不行的,会激起底层百姓的反抗。
可要是你打着大义的名头去,团结底层百姓打他们本国的上层阶级,那些底层百姓不说夹道欢迎,起码反抗力度会少一点,省了不少功夫不是?
杀倒是可以杀,但没那个必要,不到必要时刻苏泽是不想大开杀戒的,倒不是他有多仁慈,杀了也就杀了,关键是这年头人口还是很珍贵的。
与其杀光了,还不如转化为大明的殖民地,为大明输送人口和生产力,不但能扩大大明疆域,还能利用殖民地来发展大明本土,何乐而不为?
为何自古以来往海外扩张多是采用殖民的方式而不是赶尽杀绝就是这个道理,西方那些国家一开始发家就是走的这条路子,因为本土人口不够,没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占领海外的飞地,只能采用殖民的方式,你把人都杀光了谁来给你种地?
迁徙人口倒也是个法子,可关键太过麻烦了,还不如选择殖民。
当然殖民也要小心一点,别到时候搞出个什么倭国独立宣言,那可就闹笑话了。
不过这点苏泽觉得倒是没多大可能,倭国距离大明又不远,就在眼皮子底下,有人造反镇压就是了。
其实比起打瓦剌,苏泽更倾向于打倭国和朝鲜这些地方,打瓦剌太难,大漠太大了,那些游牧民族战败了就往大漠里跑,你总不可能浪费人力物力去大漠和他们死磕。
打倭国和朝鲜就不一样了,就那么大点地,就算跑能跑到哪去,到时候大明水军把海岸线一封锁,那些人想跑都没地方跑。
还有就是大漠太穷了,那些游牧民族在苏泽的眼里就是一群穷鬼,榨干了都榨不出几两油,要是不穷他们也不会三天两头南下大明打秋风了。
大漠荒芜,不适合种植,就算打下来了还得警惕那些草原上的穷鬼来(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