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娃来乡下学习,有些人能适应,比如才回城的知青;有些人适应不了,比如还没正式从学校毕业、先抢占工作岗位避免下乡的孩子,还有些已经成家,从来没下过乡的同志。
去前进大队学习的那些人还好,毕竟该大队名气旺,整个村子旺了,那社员们日子肯定好过,今年村里暗搓搓翻新了不少旧房子,整体面貌看上去还不错。
安排到老乡家里的人也察觉到人家日子不差,虽仍有生活习惯不同,但还算能接受。
分到其他较为落后的大队,不少人真的经历了好一番心理建设,要么不接受这个岗位直接走人,要么捏着鼻子坚持。
好嘛,生活上捏着鼻子认了,一上手,不到一个小时,手指头被荆条夹的疼,分捡材料不断重复统一动作累的胳膊疼,弯腰时间久了腰疼
鲜嫩的城里娃一片叫苦连天,有人嚷嚷着想不干了,周围的叔叔大爷们没有惯着的,一个个眼睛一片放光“不干了好哇,你们多点人退出,让我们农村孩子多上几个。你们不知道,当时周组长多想把我们村里孩子推出去,也不知道哪个狗日的在里头挡道”
刚才一脸和煦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叔叔大爷们开启了破口大骂,把鲜嫩的城里娃吓得瑟瑟发抖。
本来就是嘛,再往前倒几年,你想学手艺都不见得有门路,找到门路不让师父磋磨一阵子谁乐意教你即便教,那也是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往外吐,哪像现在,敞开了让你们学,还一个个叫苦连天。
都不干了才好呢,农村里有的是人顶上去。
适应的不适应的都坚持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开启第一次考核,除了硬喂饭都喂不进去的,工作基本上都稳了。
而且为了争正式工名额,大家暗暗较劲,结果就是周组长出乎意料的满意,着实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这些好苗子也给了她十足的底气,有的是耐心跟那帮刺头磨性子。
等最后一批招工结束,厂里这边对他们的招揽彻底了没了动静,较劲的人慌了,生怕再抻下去到手的工作真的要保不住了,拉下脸来主动低了个头,周嘉妮也没为难他们,最早招揽时说得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
但在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管束制度,就是第二批正式工名额下来,如果他们表现不好,这名额就会转到表现更优秀的人头上。
本来,对他们是非常宽容的。
周嘉妮负责招工工程,这期间县里经过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将编织厂各层干部的相关任命也陆续安排了下去。
厂长一职由李敬党担任,书记一职暂时由王县长兼着。
其他各车间主任暂时从各车间青年手艺人里选,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是管理的料,就正式任命,如果更适合生产,那就再另选人顶上去。
三月中旬,经过大家的努力,编织厂提前竣工,晾了几天,将所有培训的人召回来,从西河公社那边拿了几个小单子试着独立生产。
让大家适应适应工作环境,各工序之间进行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