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并不能在这个时候就判断出冬小麦是否丰收,但去年冬天雪水丰沛,前两天还下了一场雪,可以判断土壤储水丰富,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缺水。
而从去年北方大面积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后,李世民就很注重蓄水防灾,即便春天雨水不足,蓄水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庄稼最重要的就是水,只要不缺水,产量基本不会很低,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很乐观的。
李承乾要看的是土壤有没有受伤害,会不会影响下一季的收成。
他找了庄户和陈家河村的老农一起看,得出的结论是不仅没有受损,而且土地还比之前更加肥沃一些,想来就是肥料的功劳。即便之后冬小麦生长要汲取很多养分,最多也就是变得跟之前差不多,绝对称不上有损。
那李承乾就放心了。
冬小麦已经成功一半,就算真的减产,也还有今年的第二波收成呢。连续三次受灾的几率太小,即便时遇不济到这个地步,总不可能大唐各个地方都减产吧
到时候其他地方的秋税也该收了,如今粮食产量高了,赋税也随之高了一些,支援其他地方也没问题,而北方受灾区域百姓家的存粮吃到明年秋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来来回回算了好几遍,李承乾就威风地一挥小手“没问题,阿耶想打仗就继续打”
李世民得了李承乾的话,果然令前线将士继续向突厥推进,李渊则不放心,担心前线之余,日日都要看看田里的情况,比李承乾还要操心,生怕庄稼收成不好。
李承乾托着腮帮子道“阿翁不用这么操心啦,不会有问题的。”
李渊叹了一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冬小麦收成不好,万一土地肥力还是流失了,大唐好不容易建立的相对稳固的局势可能就要颠覆。
“这种可能性很小啦。”李承乾道,“而且做任何决定都是要冒险的,现在如果放过突厥,之后就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财物继续打仗。”
精力和财物尚且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又不知有多少将士死在战场之上,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这个可能性可比百姓受灾的可能性大多了
李渊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李世民做决定时不曾说什么,只是难免还是担心,依旧日日上田地里查看,搞得李承乾都跟着紧张起来。
紧张的不止他们,上至李世民,下至百姓也都很紧张,生怕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大家的关注中,冬小麦顺利拔节抽穗,终于可以收割了。
李承乾跟小伙伴一起收小麦,主要负责拎着小篮子,把落在地里的麦穗捡起来。虽然是最轻松的工作,但弯腰弯得多了,还是非常累的。
李承乾直起身,捶了捶自己的小腰,宋福连忙送上温水,看着李承乾吨吨吨喝了许多,心疼地说“殿下别干了,咱们回去吧。”
“不要,我还要继续玩”李承乾兴致勃勃。
宋福
“”
干活虽然累,但对小孩子来说也很好玩。然而李承乾看着那些急急慌慌,一直弯着腰割小麦,几乎没时间直起身的大人,回去后就在小本本上写下了“收割工具”四个字。
原来都把关注点放在耕田、除草这些对收成有帮助的事上,却忽略了收割这个环节,现在才知道收割也是很累的。
李承乾还查了很多资料,只可惜没有什么收获。
好消息也是有的,冬小麦的产量很高,比普通小麦高了将近一半,比以前种过的冬小麦也高了很多。而且田地也没有受损,之后继续玉米或者大豆,都不会影响收成。
没过几天,前线也传来好消息,李靖率领几路大军大败突厥,用炮火轰开突厥王庭,活捉了颉利可汗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哈哈大笑,立刻就要收拾东西回长安。
自己高兴没意思,他得找李世民和李建成一同乐一乐
注意到茫然的小孙子,李渊笑呵呵道“冬小麦已经收了,你要随我一起回去吗”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想了想,冬小麦已经收了,之后只要按部就班种玉米或者大豆就行,这些县令都会负责。
他来农庄的目的一是近距离观察体验百姓的生活,二是帮助学生研究农具,现在几个重要的农具都研究得差不多,他也不可能一直手把手地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所以他确实该回去了。
就是在这里住了这么久,突然就要回去了,难免有点舍不得。
下人忙着收拾东西,李承乾则带着厨房新做的点心去找朋友们告别。
大虎吃点心吃得正开心,听到李承乾要走了,顿时觉得嘴里的点心都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