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西方蛮夷打来了,东瀛人岂能不趁火打劫。
依照彼时的科技水平爆发式飙升,一旦东瀛人比中华所掌握的武力值更高,那就不是侵犯沿海,而会长驱直入内陆。
怕不只是血流漂杵,必定更多罄竹难书的罪行。
朱元璋从不轻视人性之恶。不说别的,就是发展化学技术肯定要做实验,而有些实验必是要用到活人的。
他幻想不出实验具体内容,但能推测被劫掠的国人成为了实验对象是会经历如坠炼狱的无尽痛苦。
想到此处,朱元璋眯起眼睛。
单论从个人感情出发,他对东瀛绝无好感。洪武初年的明朝使臣被杀之仇始终横在心头,不会因为杀人者是怀良亲王,而此人不是如今的日本国王就谈放下旧恨。
曾经定下不征之国,只因吸取元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当年的蒙古铁骑再厉害,却在东征日本时连连受挫,无法与海上风浪抗衡。
如今开启了改革序幕。皇明祖训已经被他烧了,也就不存在不征之国。
计划几十年后去往美洲找高产作物了,到时候必须要横渡太平洋,恰好能以稳渡东海踏上日本做一回前期实验。
东瀛的本性是畏威而不怀德,而大明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倭寇侵边,正是能让大明师出有名。
朱元璋没有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一笔,而是将其深深记在了心头,更要将其刻入朱棣的心头。
他继续看这条答疑评论的后半段。
再说十六世纪的后期倭寇问题。评论区没法贴图,否则就直接上对比表格。
明初倭寇来袭,以洪武前五年的侵扰频率最高,但再多也没超出一年八次。随着大明海防力量上升,每年倭寇只有一两次零星来犯。
嘉靖朝情况突变。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倭寇来袭激增到了628次,占到了明朝倭寇犯边的八成之多。以此有了“嘉靖大倭寇”之说。
朱元璋
他差点怀疑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竟是看不懂去年学的新计数方式,否则怎么会看到离谱到有六百多次倭寇来袭
嘉靖朝究竟发生什么了
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锅“哐当”砸了脑门。
不同于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盗掠夺,后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两个字“海禁”,这口大锅必是要让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实施海禁政策,固然与当时政局分不开,起到了防范海上敌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此举背后的重度抑制商业国策。
永乐帝搞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大明国威,还有重要一条是带去互市贸易。
后来官府大规模下西洋船队停了,但是藩属国依旧来大明朝贡,这让既定次数的官方贸易仍能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当时,东瀛内部势力格局已然发生变化。
明朝一贯主张该是日本正统国王派出的使团来朝贡进行贸易,需要持有“勘合”文书。
1467年至1477年,日本发生应仁之乱。幕府将军势力大跌,而东瀛的战国乱世开始。
谁是正统能去明朝朝贡且进行贸易
这个问题势必会引起东瀛争斗。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东瀛方面是大内氏主导了遣明使团,利益当前必定引发对手细川氏的不满。
等到嘉靖继位,大内氏来到了宁波的浙江市舶司。细川氏不甘对方独吞巨额利润,也派了船队抵达宁波港。
大明与谁进行贸易,需要“勘合”文书。大内氏能拿出合规文书,可细川氏拿不出来。
细川氏却也有备而来,带着“弘治勘合”。补充说明明朝皇帝传位顺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无疑早就失效了。
细川氏却还有办法,使团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后来做了东瀛细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况,贿赂了当时的执掌太监赖恩。市舶司官方不顾先来后到,更不顾有没有合规文书,把细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压大内氏一头。
大内氏极度不忿,当场与细川氏大打出手。
两队使团发生了械斗,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伤及了周边无辜大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