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明天和爹娘商量商量。”
“这是我娘家的事儿,我怎么好意思和娘说。”
“这有啥的,明天我和爹娘说。”
第二天从儿子口中听说了这件事后,朱熹妹和宁洪福也没有反对。
“能帮就帮着点儿吧,何萍娘家在安和县也不挨着。不过那蒸蛋糕可不容易学,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学得会。要不就教另两个吧,学会了就能上街做买卖,一样能挣钱。”
“也好就按娘说的办吧。”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张何萍当天就回了趟娘家,教家里人两道吃食。
从朱熹妹那得的钱她也没舍得拿出来买缝纫机,而是存了给孩子们以后读书花用。
时间如白驹过隙,年历翻到了1986年。
这一年对读书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来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从这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新的教育政策,这对那些家境贫困却又想上学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这年来富源县小学报到注册的孩子,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原先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
这年入校的孩子年龄都偏大,最大的有十一二,最小的也有八九岁。
绝大多数的孩子为能上学而兴奋不已,学校的老师也尽职尽责,不论年龄大小都一视同仁。
宁秋依旧按部就班的在班里扮演着乖学生的角色,除此之外她还时常跑去老师的办公室借报纸来看。老师只以为这孩子是为了学好语文,增加词汇量。
其实她是为了了解当前的国家形势和实施的一些重大举措,毕竟她上辈子在国外,对国内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
从这些报刊杂志中,宁秋还真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别跑往哪里跑”
“拦住她”
“我抓住她了”
“跑啥跑你这个脏东西”
“对脏东西呸呸吐你一脸”
“让她吃泥巴对塞她嘴里”
在老师办公室外的走廊借阅报纸的宁秋听不下去了,她放下报纸,爬上了凳子,将脑袋探出窗户往下望。
老师办公室在二楼,楼下四五个十多岁的男孩,正抓着一个女孩,把她的头往泥里摁。
女孩根本无力反抗,身体蜷缩着,双手护着自己的脑袋,整个人被摁在泥地里。
一个男孩趴在地上,歪着头打量女孩。
“她嘴闭着她没吃泥”男孩像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他跳起来兴奋的告诉几个同伴。
“掰开她的嘴,把泥巴塞进去”
另几个男孩立刻七手八脚的把女孩的身体翻转过来,一个男孩用手抓住了女孩的头发,猛的往上一扯。
女孩发出一声痛苦的嘤咛,但还是倔强的保持着原来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