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家在枣余村头,占地不小,靠近的人家少。故早上闹出的动静虽大,但并没传出去。半天下来,村里风平浪静。只冬日里没事,闲下来的老婆子小媳妇聚到一块,最爱谈的还是双秀才吉家。
这不村北王二婶家,午后就热闹得很。七八妇人坐在院里晒着暖阳,一边闲谈一边纳着鞋底。
“昨天在镇上,我遇着村西红媒婆了,在买千层底。”脸嫩的妇人,髻上插着一根螺旋纹老银钗,低眉笑着说“这一到冬闲时,红媒婆就忙得脚不沾地。”
边上颧骨略高的妇人接上话“那是当然,娶了媳妇好过年。”
对面在穿线的老妇,扭过身凑近隔着的王二婶“他二娘,你上回去村东头,怎么说的”
脸上有肉的王二婶,眼都不抬纳着鞋底“什么怎么说”
老妇人啧了下嘴,将话点明“你侄子的亲事。”
几个妇人噤声,竖起耳朵来听。王二婶装糊涂“我娘家家景好,大成又在县太爷跟前当差,急什么”
“这么说吉孟氏没应。”老妇人穿好线,针在泛油的发上挠了两下“她家闺女也不小了,大成这样百里挑一的人材都看不上,还想什么样的人家”
王二婶倒是不在意“一家有女百家求。老秀才四十出头才得个靠心近的,在闺女一辈子的事上,他们两口子自是要谨慎。”
凸嘴杨二婆,平日里最见不得一身富贵的吉孟氏。一个绣娘而已,要不是好命嫁给吉二明,看她能日日躲在家中,地里的事一点不沾手那闺女也是,一身懒骨头。
“别是养着给城里的老爷做小的。”
“你胡嘞什么呢”王二婶不高兴了,在她家院里说这话,要是有嘴不牢靠的传出去,她家日后还怎么跟村东吉家往来将手中纳了一半的鞋底丢进线篓子里,起身回屋。
脸嫩的妇人瞥了一眼杨二婆子,拿了自己的针线篓子,也打算回去了。祖辈都待在一个村里,有这么说人家闺女的吗
“呵,”颧骨高的妇人嗤笑。老虔婆好不容易生个牙口齐整的闺女,就以为自家姑娘是天仙,一心巴望着吉家。可惜啊,人吉二婶不瞎,压根看不上。
话题中心村东吉家,此刻正不安生。午饭后,豆子才捡了一碗的黄氏昏了,身上滚烫。
她一病,吉孟氏也哼哼哎哎地爬上炕,捂着心头说喘不过气。吉安守在旁,给她顺气。
从不插手婆媳事的吉忠明,叫来大儿“你去套驴车,让信耘娘和老二家的陪着,送黄氏去镇上医馆。瞧完了病,再送她回娘家待几天。”
该快十一月的天,一清早的单衣薄裳跪在外,黄氏就是在找病。吉诚一句都不劝,出屋一脚跨进厨房,给正在煮降火汤的婆娘说了事,然后脚跟一转去后院套驴车。
降火汤也煮得差不多了,朱氏又往灶膛里添了把火,便脱了罩衫,喊了二弟妹把小欣欣送正屋去。
跟吉安交代了两句,接着两妯娌就往西厢。西厢里,吉欣然正用细绵巾子沾老酒,给她娘擦拭额头,驱烧热。两眼还肿着,心里埋怨。
娘也是傻,奶昨晚上是骂了,但没点名道姓。她一早上跑去认错做什,不是自找罪受吗现在就连小姑都觉,她娘是故意要吓奶。大伯娘更是逮着机会,就差指着鼻子骂娘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