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提醒过你了”挨了揍别怪我。后面的话钱五没好意思说,反正自己吃过亏长记性。
杨氏寿辰这日没大办,只在家里摆了两桌好菜,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吃了顿饭。
小刘氏特地给老太太蒸了寿糕和寿桃,寿糕是用糯米掺白面做的,里面撒了白糖,豆沙还有大枣,上面用红纸贴了寿字,闻着香喷喷的,又好看又好吃。
刘小丫和红红还有几个三四岁的小豆丁围着锅边,等着分寿糕吃。
上次红红抢了小丫的发夹,这小妮子还记着呢,这回来看见红红再不敢显摆,把奶奶给买的头花赶紧藏了起来。
“孩儿们去一边玩,我要掀锅盖了,别烫着你们。”
小豆丁们赶紧退到一边,等小刘氏掀开锅盖,一股浓浓的甜香铺面而来
“奶,吃糕糕。”刘氏最小的孙子才一岁多小名叫牛牛,刚会走路,抱着她的大腿馋的直流口水。
红红也跑过去抱住另一条腿“姥姥我也要吃糕糕”
“别着急,先给太奶奶端过去,大家一起吃。”
小刘氏端着寿糕进了屋子,屋内一共围坐了两桌,炕上是老太太和媳妇们,地上桌是刘家的男丁们。
寿糕刚摆好,小辈的男丁便跪地磕头,给老太太祝寿,待男丁们磕完头媳妇们也跪在炕上磕头,最后轮到孩子们。
一群小豆丁学着大人的模样跪地叩拜,嘴里还说着吉祥话。
“好好好,都快起来。”杨氏穿着刘翠花新做的衣裳,笑的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张秀才忍不住捋着胡子念起诗来“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此乃大善之家也”
屋子里的人也听不太懂,只觉得老秀才说的好听,纷纷拊掌称赞,一时间气氛愈发热烈起来。
刘翠花握着杨氏的手感叹“多少年没有过这样场面了,还记得爹娘活着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就是这样热闹”
那会还没开始打仗,杨氏生了三儿一女,刘翠花生了三个儿子,加上姑姐家的几个儿女,一共十多口子人。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个屋子都坐不开,爷们坐在东屋吃饭,媳妇们带着孩子坐在西屋,屋里充斥着孩童的欢笑声。
一晃已经是三十年的光景。
杨氏叹了口气“你大哥要是活着该多好,他最喜热闹。”
“不提了,今天你大寿,咱们开开心心的”
孩子们馋寿糕馋的直哼唧,小刘氏把寿糕拿出去切开。一人一个小碗,捧在手里等着分糕糕。
寿糕用了糯米,吃多了积食不好消化,刘氏给每人只分了小儿拳头大小。
轮到最小的孙子牛牛,小刘氏把孩子抱起来,端着碗坐在锅台边喂着吃。
张氏见状连忙放下筷子走过来“娘,你去吃吧,我看着他。”
“不用,你先吃饱了,我刚才垫吧了一口这会还不太饿呢。”
“哎。”张氏回到里屋,赶紧吃饱饭过来替婆婆。
待吃完寿宴,媳妇们便都领着孩子去西屋睡午觉了,杨氏和刘翠花坐在炕上听爷们唠闲嗑。大多讲的是农家地里那点事,春天赶上种地的时节,谁家地里的苗长的好,免不了要夸一顿。
刘老汉以前种田可是好手,地里的活计干的漂亮,年年收成都比别人家多。如今有七八年没碰过地里的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