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曼的眼里浮上笑意“你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远夏认真道“我会的。还有这么多朋友在这里见证。”
海尔曼说“我还有一个要求,你们收购马斯特后,要保留现有的员工,不能让他们所有人失业。”
远夏笑着说“这是当然的。我还需要这些员工帮忙生产产品,管理马斯特呢。我只会对马斯特的管理和生产方式进行一些调整,人事还是维持原来的不变。”
海尔曼满意地点头“那就好。具体的收购方案,我就不跟你谈了,让费雷德跟你谈,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远夏说“好,谢谢您的信任”
海尔曼还是很得意自己一生的创造,他亲自领着远夏一行人去参观他的公司,包括陈列室、工厂车间等,如数家珍一般说起当年的丰功伟绩。
远夏看着陈列室的那些混凝土机械模型,几乎每款马斯特的产品都有相应的缩小版模型,心想自己回去也得弄个这样的展览室,既有纪念意义,也有教育意义。
跟海尔曼见过面后,接下来就开始进入谈判环节,通常这样的跨国收购案,时间跨度会非常长,一次两次很难谈得拢,远夏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但是他们这次谈得非常顺利,马斯特应该是急于想卖,而且海尔曼又比较满意行远这个买家,因此谈判过程中,马斯特并没有刻意刁难,碰到问题,双方互相协商、退让,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11号跟海尔曼见面,12号正式开始谈判,每天都能取得非常顺利的进展,到20号时,他们的初步谈判已经告一段落了,只是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敲定。
为了配合远夏他们的时间,马斯特这边的工作人员甚至将每天的七小时工作时长延长到了每天八小时,因为中方的人员想刚在春节前回去过年。
远夏本没想到一次就能谈妥,以为顶多就去一个星期,足够赶得及回家过年,没想到马斯特的效率竟然那么高,他们甚至都打算这一次就将方案给定下来。
不过22号就是除夕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日子,无论身在何方,都会赶着回家过年。
远夏他们也订好了21号的机票回中国。
远夏在德国银行开了账户,并且向马斯特支付了一笔保证金,这才放心离开德国。
回去的路上,郑松柏说“我们应该多留几天,等签完合同再回国,免得生变。”
远夏说“问题不大,我觉得这次签合同太仓促了,多一点时间冷静思考一下,看还有些什么细节有遗漏的。年后我们再去。”
郑松柏说“我就不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远夏笑着说“主要是连累您休息,年后我和行一再去吧,您和师姐都不用去了。”
他们在北京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1月22日除夕了,其他几人还要转机赶回家去过年,远夏和郁行一就直接去了父亲那儿。
文博在前几天就被远冬两口子从越城接到北京了,就住在远冬家里,他和远航两人年纪相仿,气味相投,还挺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