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就是从小在女支院里长大,那种事儿见多了自然就心理变态了。
因着此事,他不但秀才被除名,还被关入大牢。
采花大盗终于落网的事情上报朝廷后,还未等来朝廷的批复,一直调查采花大盗一案的诸葛神侯先一步到来。审核过程中,诸葛神侯不光发现案情有异,还见识到了顾惜朝的才华。
这位才十几岁的少年虽然身陷囹圄,前途尽毁,却泰然处之,不卑不亢。通过谈话试探出诸葛神侯与审判自己的县官不是一路人后,顾惜朝有条有理的说出自己被诬陷的始末,还根据所知的信息分析出真正的采花大盗的一些特征。
真采花大盗落网后,顾惜朝这个假采花大盗被无罪释放。诸葛神侯怜其遭遇,又极为欣赏他的才华,就收他为义子。
而他的贱籍也因立功,被皇帝特赦转为良籍。从此以后,他的出身过了明路,再也不会成为别人对付他的把柄。
三年前,他通过会试,进入科举的最后一步殿试。原本,他中了头名,应该点为状元。可惜那一届,前十名要么年纪大,要么长相普通。
应该说,跟面如冠玉、器宇轩昂的顾惜朝相比,哪怕是小帅也变的平平无奇了。因此,他被皇帝从状元改成了那届科举的颜值担当探花。
当然,刨除顾惜朝十几岁时的往事,考中探花一事是与楚留香重逢后当众说出来的。所以听到顾惜朝就因为长的好,就从第一名降到第三名,胡铁花当即叫嚷不公平。
追命笑道“顾师兄只是个例,也有因此受益的人。”
他说起上上一届科举的探花李寻欢。
说到他,众人就不陌生了,只因小李飞刀太过出名。
他出身世家,却弃官跑去江湖上晃悠,把其老子和兄长气的不轻,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他是文人,却不知从何处学来一身武功。他的武器甚至一度排到兵器谱第三名。
好吧,又是个探花,或许他就是个探花的命。
追命说,原本李寻欢考中的是第四名传胪,皇帝见他长相出众,又想凑个“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好名头,才将其提升至第三名。
胡铁花把砸嘴巴“要这么说,他确实受益了。”
追命和顾惜朝相视一笑。两人没有说在朝廷,考中状元还是考中探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得到皇帝的看重,是否给皇帝留下印象。
就如顾惜朝。表面看进了翰林院后,状元授予从六品的修撰,而探花只是正七品的编修。可三年期满后,他直接被皇帝升任从六品的鸿胪寺寺丞,别看只升了半品,可一来是京官,二来负责对外事务,明显前途不可限量。
而同届的状元和榜眼,则外放为官。离皇帝远了,就意味着提拔的机会变少。除非本人不光学问好,连做官上也能出类拔萃,能力非凡。不然,也不过是泯然众人矣。
更何况,相较于状元,其实探花更受欢迎。因为朝廷有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在头几名考生学识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皇帝通常为了照顾平民的情绪,大多都会选择寒门出身的进士成为状元。如此才显得公平公正,让科举制度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而被点为探花的,并不一定意味他的学识就比状元差一些。反而说明这位考生要么家世不错,要么长相出众。总之,唯有独到之处,才有可能成为探花。
朝中之人皆心知肚明,现任的年轻皇帝就是个颜控,所以顾惜朝被降至探花后,不但不会心生不满,相反他还得到不少人的恭喜。
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就离了个大谱了
至于现在顾惜朝好好的京城不待,怎么跑到沙漠中来了。
想想他的官职,不用问也知道肯定跟焉耆王的寿辰有关。
这时,楚留香将话锋一转,说起自己一行人近几天的遭遇。
这个话题本是为了避开顾惜朝和追命的公务,谁知听到罂粟毒后,两人俱是神情一动,迅速交换眼神。
“这种毒发作时有什么症状”顾惜朝问道。
楚留香轻笑,不怕他们问,就怕他们不问。他隐隐感到毒品一事背后并不简单,势必需要朝廷的介入,才故意提出。即便此时他们不问,他也会找机会告知。